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宽严相济体现IPO制度进步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行业观察

  

  通过“松”“紧”结合的政策搭配,不断地优化我国的IPO条件,让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5月2日,上交所发布沪市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报告称,制度上,优化IPO发行上市条件,重点扶持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经济、新蓝筹企业上市,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经济的快步发展。同时,宽严相济,完善并购重组、上市公司收购和再融资制度。

  以下,笔者主要从一“松”一“紧”两个方面的重点措施来分析我国是如何使得IPO上市条件更科学更完善的。

  渐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门槛变“松”

  2017年IPO的数量和融资金额均比2016年大幅上涨。2017年沪深股市IPO达到436宗,创出历史新高,相比2016年的227宗,增长92.07%,融资规模2301.09亿元,高于2016年的1496.08亿元,增长53.81%。IPO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市场正在逐渐为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敞开大门。

  IPO上市渐渐开始向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在今年3月30日,证监会宣布修改《首发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和《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符合条件的创新企业不再适用有关盈利及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的发行条件。

  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互联网、云计算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多处于初创阶段,创新投入巨大,资金需求迫切,很难在初创阶段就能够达到我国A股的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为了能够让我国的资本市场为这类企业的发展输血,证监会淡化盈利门槛,采用更科学的市值和收入来衡量这类行业的企业上市是否合格,新的标准是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者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这次淡化盈利指标,放松盈利门槛,能让资本更好地流向这些我国迫切需要高速发展的企业,顺应我国大力发展创新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

  86家被否决,IPO审查趋严

  2017年IPO首发上会企业共479家,其中380家成功上会,有86家被否决,8家取消审核,6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为79.3%,否决率达17.95%。特别是审查委员会上任之后,加大了对IPO的审查力度,收紧了过会名额,着重对法律问题和财务问题进行更细致的审查,所以就出现了2017年1~10月过会率均在80%以上,但10月之后,则迅速降到60%以下。

  我们可以看一下,审查趋严究竟严在哪里?

  一是严在企业法律问题。加大了对公司董事、高管、新引入股东的核查、避免了从公司内部管理层出现法律问题。同时,对于公司的商标和专利权等的充分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明确地披露权属状态,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程度。对于公司的出资额和资金质量审查也更加严格,尤其针对出资不实等行为。资本市场的公平与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让资本市场更加公平透明,减少交易成本,才能让资本市场更有效率地调节资金配置。所以,审查趋严尤其加大了对关联交易的审查力度。

  二是严在企业财务问题。要求企业更加清楚地描述公司的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避免出现所谓的空壳概念股。同时要求财务信息披露更充分及时,对于伪造财务数据的行为进行更为严厉的处罚,对于财务数据的一些重要细节也要做到按要求披露,例如收入确认方法,代理性质,会计记账方式等等。而且,也增加对于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审查,保持了第三方机构的独立,公平,公正,客观。

  证监会近一年来的若干次IPO改革,“松”“紧”搭配,“松”在满足需求,让资金更好地流向更值得更需要快速发展的企业,“紧”在优化需求,让不值得不合格的公司不再浪费宝贵的资源。通过“松”“紧”结合的政策搭配,不断地优化我国的IPO条件,让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盘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