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龄:38岁
2017年《二十二》 1.7亿
郭柯没有过硬的科班学历,也没有强大的人脉关系,他回忆最开始做副导演的时候完全不懂工业流程,“好在每个剧组的长辈都对我很好,自己一定要认真一点,经过两三部戏就慢慢熟悉了。”《二十二》以后郭柯的出镜率逐渐增多,他通过自己温和的力量,让观众了解到慰安妇群体。最后,他把电影的票房收益都捐给了老人们,足见他内心的坚定和责任。
新京报:如何掌握做导演的技能的?
郭柯:我不是科班出身,大多是靠自学。2002年去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但没有被录取,就开始在剧组打零工,也做过演员助理、替身什么的,后来为了生计就做了副导演,2015年的时候基本参与了三十多部电影的拍摄。
新京报:第一部作品从最开始筹备到进入院线,总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郭柯:《二十二》筹备到进入院线三年半,2014年的1月才开始寻找老人。如果要算上《三十二》就是五年多。
新京报:拍摄资金是如何筹集来的?
郭柯:基本上是自己投钱,拿《二十二》来说我找了十家电影投资的公司,但很多都觉得这个项目、纪录片的类型确实没太多人愿意投,我当时自己抵押房子失败,众筹了资金还是不够,后来张歆艺就借了100万给我。
新京报:作为青年导演,你觉得拍电影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郭柯:心态问题,不要一上来就想着很大的投资,现在电影行业有很多机会,不少基金,导演协会也很大,一上来就5000万、8000万,肯定是有问题的,不要太好高骛远。
新京报:符合市场需要和个人风格表达,你更倾向于哪种创作?
郭柯:我比较注重团队的感受,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发现,当然也需要市场的考量,25%的商业考量,75%的团队感受。
新京报:目前阶段,做导演的收入如何?能满足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吗?
郭柯:对于我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很珍惜现在的状态。《二十二》的成本刨除以后,票房捐给老人们,其实已经很满足了,我还有网络版权费用这些,就已经很幸运了。
新京报:下一部作品计划拍什么?最想拍的故事是什么?
郭柯:还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是关于一个美国的90后的音乐治疗师。用他的成长、接收到的事来治愈别人,我们现在也在为这个片子努力,包括上映院线和其他的,毕竟这个题材还没有人做。这也是我最想拍的过程,从2016年就在我的心里有了念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