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星期五周刊·中国青年导演说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星期五周刊·中国青年导演说
上一篇

王学博 不重票房,更重思考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清水里的刀子》

  年龄:34岁

  《清水里的刀子》 2018年4月4日 56.6万

  《清水里的刀子》获得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导演王学博成为继贾樟柯、章明等导演后又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导演。他与这部电影的故事,延续了整整13年——从2005年第一次读到石舒清的小说,到今年成功搬上大银幕。对他来说,这或许不是纯粹的创作,而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影片票房虽然不足百万,但在王学博看来,“从来不觉得这个片子能卖多少,只要大家看过有人喜欢就行啦。”

  新京报:如何掌握做导演的技能?

  王学博:我之前是学广播电视编导的,也有一些导演方面的内容,基础性的东西是上学时学习的,实践和其他的还是自己琢磨居多一些。这些可能还是跟生活阅历相关,就一半一半吧。

  新京报:第一部作品从最开始筹备到进入院线,总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王学博:2010年写了剧本,那会儿也在筹备,几乎持续了整整八年。但是过程中不是一直在做这件事,然后直到2015年才有机会把它拍成。

  新京报:作为青年导演,你觉得拍电影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学博:肯定还是创作是最大的困难,剧本永远是第一位的。

  新京报:还能回忆起拍摄的最艰苦、最头疼的一场戏吗?

  王学博:想不起来(笑)。整个过程没有太让我觉得头疼的,只要你想清楚了就可以慢慢拍,基本上你想的都是可以实现的。

  新京报:第一部作品的口碑和票房,对你之后的影响大吗?

  王学博:很难说,因为(未来的)创作不会因为你第一部的好坏去决定。我认为自己怎么想更重要,自己对创作上有一些新的思考,就行了。

  新京报:符合市场需要和个人风格表达,你更倾向于哪种创作?

  王学博:这个问题很难界定,很多文艺片也一定可以拍成观赏性很强。我不会完全为了市场需要去拍,但也不是说只拍文艺片,主要是看内容能不能触动我,触动所有人。

  新京报:目前阶段,做导演的收入如何?能满足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吗?

  王学博:每个阶段和每个项目不一样,比如拍网剧、网大都很赚钱。对我来说,现阶段做导演到现在几乎没拿到什么钱。

  新京报:你觉得目前青年导演对一部电影的操控话语权足够吗?

  王学博:这也是需要分情况的行业现象,还是要看每个创作者和投资者的需求,至少拍《清水里的刀子》没有人干涉我创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