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北京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北京策

西长安街大数据治城获总理“点赞”

西长安街街道建大数据平台,简化居民办事流程,精准应对停车入园难;“数字红墙”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2018年05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平台办公室。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提及大数据,首先带来一股科技感,这种最新的技术手段现在已逐步应用到政务服务中来。在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平台不仅将辖区内大大小小的信息织出一张大网,用于简化居民办事流程、提供更贴心的服务,还能助力重大国事活动中的安全保障。

  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治城的做法背后,是一次社会治理新实践,也是执政思维理念的全新升级。2018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就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建设工作进行了批示,点评“小街道有大作为”,并提出打破“信息孤岛”重在抓落实,要拿出硬措施推进此事,务必有新突破。西长安街大数据中心也被列入国务院“放管服”领导小组全国调研典型案例,“数字红墙”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街巷长“送政上门”

  王岩家住西交民巷社区前门西大街,去年,他“意外”领到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没有主动向街道提出申请,没有提供任何证明材料,每月100元的护理补助就“自动”到了老人的口袋。

  这是从“等民上门”向“送政上门”的转变。让这一点成为现实的,是西长安街街道建起的数据之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在这个“黑科技”的帮助下,社区工作人员得以在一站式政务服务系统中查找到王岩的身份证、户口本、残疾证等一系列电子证照,并主动帮他办理相关手续。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居民办各类证件证明,不用再重复交材料了。”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介绍。就像王岩老人这样,居民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时,不用再证明其残疾人和低保身份,靠曾经申办过的数据沉积即可顺利提交申请,申请时填写数据项减少50%,受理时长缩减80%。

  不光是残疾人补贴,“煤改电”住户开具清洁能源核对证明也一样。以前,居民需要带着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到街道办理,一旦材料不对,还得再跑一趟,现在,居民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基础信息、户口本、房产证电子证照等就可调取。

  通过该系统,街巷长们“服务到家”也成为现实。哪位居民该办理老年证了,大数据平台提前3个月自动为老人发送政策短信提示。证件办理成功后,不用老人去街道社区取证,街巷长给亲自送上门。不光是老年证,残疾人证、残疾人一卡通、低保卡以及老人们的理发券、洗浴券、煤气券,都能“送货上门”。

  40项公共服务事项一窗办理

  如果说,此前,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各类社会保障信息、地理空间信息、政务信息等,本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数据包,那么,在该街道的“数字红墙”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上,这些数据包“汇流”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集,让居民和工作人员都方便了很多。

  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陈振海介绍,西长安街街道已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依托大数据中心研发了“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将13个市区垂直系统的40项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平台,实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

  通过大数据平台,西长安街街道从2016年开始在西交民巷和义达里社区设立专门为民办事窗口,把基层分散在住保、计生等多个窗口办理的事项集中为“一站式”接办。另外,办理某项业务前还可通过街道自媒体App中“我要办事”模块查找相关资讯,足不出户便能“问清楚、看明白”。

  陈振海介绍,通过启用“一窗式”受理模式,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的办事窗口由11个减少为7个,节约人员达36%。同时依托整合的政务数据和证照库复用,提高办事效率。据测算,平均证照提交频次减少57%,平均填写数据项减少50%,平均接办时间缩减53%。

  数据世界中的西长安街街道

  西长安街街道位于西城区东南部,辖区面积仅有4.24平方公里,但其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是距离“红墙”最近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不但驻有上百家中央单位、市属单位,还是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所在地。同时,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著名文化场所点缀其间,西单商业街则人流众多、尽显繁华。

  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让西长安街街道的安全保障比普通街道责任更重。

  每逢重大国事活动,社区志愿者都要在辖区进行布控巡视,基于大数据中心,通过给值守人员加载“E动红墙”App,运用GPS卫星定位,就能精确掌握值守人员的位置,方便规划值守人员的轨迹路径。指挥中心还可调用任何点位的值守人员手机实时反馈现场视频场景,助力突发情况的处置。

  此外,大数据中心预警系统中的图像智能识别装置,可根据固定探头捕捉到的人流信息,计算出人群流量、密度和步行速度等参数,通过软件判断出实时人流状态,同时可预测未来10分钟这一区域短时人群聚集态势。一旦超出预警标准,就能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些信息都能以直观的画面呈现出来。在西长安街街道大数据中心,几十块LED屏拼接成一块大屏幕,显示出清晰的地图。在这上面,辖区所有街巷、楼宇和平房院落清晰可见。

  西长安街街道办副主任董立明介绍,街道几年前研发了一套数字红墙社会管理平台,通过实景拍摄、建模制作了2.5维GIS地图,覆盖辖区所有街巷、楼宇和平房院落,辖区内的“人、地、事、物”等数据都被缝合在GIS地图上。

  利用鼠标轻轻点击地图上的任何一处建筑物,图上就可清晰展现出该建筑物的房屋使用性质、人员情况等详细信息,即便是在平房区,通过轻点鼠标也能看到每座平房院落的微网格图。“目前全街道1454个院落已全部实现微网格图的植入。”董立明告诉记者,这里的数据,还包括居民的家庭用车、登记在册的宠物家禽等情况。如此一来,整个西长安街街道的重要信息,在这个数据世界有了实时“备份”,它们让日常中的动态监管更为精细有效,一旦遇到需要时刻,就能马上发挥作用。

  董立明举例,在2015年“九三阅兵”活动期间,广场附近上空不允许放鸽子,工作人员打开GIS地图,就可清晰直观地查询到辖区豢养鸽子家庭的情况,然后拉出列表,以网格为单位,由社工逐一登门入户进行通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大数据“预测未来”

  除了更好地整合历史信息和辅助当下的工作,大数据还能通过计算,提供“未来”问题的解决方案。

  董立明介绍,此前社区曾召开千人大会,“入园难”被频频提及,而大数据平台通过掌握的实有人口和户籍人口数据,预测了未来两年0岁至3岁幼儿的入园需求以及趋势分析,从而帮助街道根据幼儿分布状态进行选址,“目前我们已与区教委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筹措建立长安街一南一北两个公立幼儿园,预计今年将建成,以满足地区幼儿的入园需求。”

  大数据平台还能更加精准地完成居民停车供需数据的比对。在GIS地图上,蓝色点位为辖区规划停车泊位情况,还会显示街道实有车辆的保有量情况。根据现状,西长安街街道将西单北停滞的拆迁工地改造为停车场,设置了142个停车位。今年还将盘活地区资源,为居民争取“错时”停车,尽快启用东斜街和宁波宾馆停车场,缓解地区停车压力。

  西城区区委书记卢映川说,“红墙意识”是“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而“数据大脑”则是西城践行“红墙意识”的时代注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为其“点赞”,他认为,目前,居民在办事过程中的确存在证件复杂、多跑腿的情况,结合大数据所带来的“智慧支撑”,社区服务能够更加精确和高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不过他也提醒,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居民的隐私信息做到足够保护,不要因此带来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随着大数据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扩大,相关制度法律也不应缺席。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