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部分农村中小学利用特有自然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的科技社团和教学课程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 实习生李洁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架上缀着未成熟的葡萄,架下是与葡萄有关的古诗词,一旁的同学正在和老师一起观察夏黑葡萄的叶托和叶片特点。
5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在操场西侧占地约三亩的长廊形葡萄乐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参加特色课程,这正是密云区农村中小学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的社团活动。
将葡萄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在科学探索社团课上,六年级学生卢科嘉通过平板电脑远程为小型温室中的葡萄植株浇水,该系统可以控制温室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课程负责老师罗生晨介绍:“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学到科学种植葡萄的相关知识,同时对科技产生兴趣。”
自2013年起,学校开始鼓励同学们探索与葡萄科技相关的课题,包括研究家乡葡萄的品种和营养成分等。在此基础上,师生们逐渐把葡萄与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孙翠明介绍,目前学校围绕葡萄开展了培养劳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培养艺术修养三个大类12个社团。
为何课程都与葡萄有关?记者了解到,这与地方特点分不开。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坐落在巨各庄镇域内,该地区有较好的葡萄产业基础。除了学校的葡萄乐园,学校还与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葡萄园展开合作,形成了校外活动基地。
孙翠明介绍,1999年,巨各庄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市第一批科技示范校,当时学校借助农村常见的农具鼓励同学做一些小发明。
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开设特色课程
立足农村地区自然资源形成科技特色课程已成为密云区不少中小学的特点。比如密云水库中学针对水库周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了一些特色社团和课程。2013年成立金鹏科技社团,鼓励同学们从身边问题出发进行探究并形成解决方案。课程负责老师郭春英介绍,学生做的《密云水库周边居民对水资源保护》调查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市级一等奖,同时学校还有《密云水库与可持续发展》等科技校本教材。
此外,位于山区的大城子学校利用原有的小学场地建立中药材基地,围绕中药材种植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据了解,密云区70%的小学、75%的中学分布在农村和山区,由于受地域等条件限制,这些学校在优质软硬件教学资源等方面与城区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
“密云区的中小学利用一些特有自然资源,在打造有农村地域特色的科技社团和课程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密云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密云区已形成了一批特色学校,包括三个国家优秀文化传统学校、两个金帆书画院承办校、一个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等。北京市教育新闻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成表示,未来希望学校与家长多沟通,了解家长的需求,让更加精致、特色的社团和课程与家长、学生见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