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弹指四十载 归来似少年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5月3日,北京大学77、78级经济系同学回校参加校庆。图为经济系77级2班同学集体合影。 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北京大学77级经济系部分同学在图书馆前合影。 受访者供图
5月3日,77级经济系老同学在学一食堂吃了一顿怀旧午餐。
5月3日,北京大学,回校参加校庆的老同学紧紧相拥。
北大77级经济系的温瑾在向同学们介绍,这是她年轻时的样子。
77级经济系同学当时在密云水库春游。受访者供图
77级经济系当时班级出板报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穿上黄色T恤,戴上红色铭牌,在北大建校12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5月3日,77、78级校友提前返校为母校庆生。

  77级经济系两个班三十多人从天南海北赶回燕园。班里的“老大哥”张文祥71岁,已经退休十多年;年纪最小的同学也要马上迈入耳顺之年。帮忙张罗聚会事宜的海闻66岁,但他觉得大家都还年轻,是过了60岁的“中年人”。

  大家都老了。有人头发花白,有人步履蹒跚。但站在北大经济学院里拍大合影时,同学们振臂欢呼的表情,和1981年10月21日站在博雅塔前拍毕业照时没什么两样,时光仿佛定格在四十年前。

  弹指一挥间

  这是怀旧的一天。

  他们回到学一食堂吃了顿怀旧午餐。如今的学

  一食堂排骨、红烧肉什么都有,不像四十年前,早晚两顿都是玉米糊糊,红烧茄子和苏造肉还要两三毛钱。想去学校对面的海淀路长征食堂大撮一顿,还得先摸摸兜里有没有钱。

  当年的老师厉以宁给他们重温了经典一课。已经迈入耄耋之年的厉老师,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脱稿讲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经济改革形势”。说到“你们是最幸运的,你们进北大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台下同学激动感慨:“我们改革初启时入学,经历了四年学习,毕业后又投身改革奋斗的大潮中。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国家的变化天翻地覆。”

  故人相见,诉不尽的师生情、同窗情。刘沈生记得,早上的师生座谈会上,有老师吐槽他们当年的数学水平太差,只有二三年级水平。台下的同学们使劲儿鼓掌。老师话锋一转,“但我也没见过像你们这么刻苦的学生。”大学里起早贪黑、拿着手电筒夜读的画面,好像又近在眼前。

  班级“老大哥”张文祥记得,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刘伟,当年和他同宿舍,常常借笔记给他抄。有一次,张文祥因低血糖晕倒在澡堂,有同学赶紧帮他找医生,也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小伙子,加油!”

  2班的老班长李锦平和同学温瑾专门为入学40年写了一首诗。聚会当晚,由李锦平和刘玉香朗诵:“四十年的时间很远很远/不经意间我们已从青年步入老年/曾经的容颜不在/岁月的沧桑爬上了脸……”

  酒过三巡,刘沈生说要发言,说说同学间的事。她加入班级微信群不过三个月,已经发现大家争论国家大事,因为意见不同,一部分同学又建了一个微信群。

  “如果我们北大人都做不到兼容并包,我们中国怎样才能发展?我希望大家能尽释前嫌。”她的声音突然开始颤抖,“不要等到50周年,我们看不到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后悔的。”

  掌声一片。有同学趁热打铁,建议大家重回一个群。酒酣时,年过花甲的“中年人”们像孩子一样举手高呼:“我自豪,我骄傲,因为我是七七级的一员”。

  聚会结束时,同学三三两两离开。一位男同学刚走出餐厅几步,又若有所思地退回来,拍拍海闻的肩膀,一脸严肃地说:“小伙子,加油!”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