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支付业内今年来最高罚单;智付电子被通报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跨境外汇支付业务
日前,央行把2018年以来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最贵罚单,给了总部位于深圳的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智付”)。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智付被央行罚没合计为2561.4万元,公司被给予警告;公司1名相关责任人员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合计8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这已是今年来央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第29张罚单,也是金额最高的一单。同一天,外汇管理局也发布与央行内容相同的公告,对智付处以1590.8万元的罚款。
“智付”为何被罚
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跨境外汇支付业务
据悉,经监管方查实,智付电子通过虚构货物贸易,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并为境外多家非法黄金、炒汇类互联网交易平台提供了相应的支付服务。同时,智付电子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境内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未能发现数家商户私自将支付接口转交给现货交易等非法互联网平台使用,客观上为非法交易、虚假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此外,智付公司还存在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未持续识别特约商户身份、违规为商户提供T+0结算服务、违规设置商户结算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规定,支付机构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交易背景;支付机构应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及“尽职审查”原则保证境外特约商户的真实性、合法性;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得以虚构交易获取或转移外汇资金,不得以分拆等方式逃避外汇监管。
据悉,智付今年以来已收多张罚单。就在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本次对其开出罚单的同一天,外汇管理局也发布与央行内容相同的公告,对智付处以1590.8万元的罚款金额。
对于央行本次给出的处罚理由,一位互金业内人士认为,智付的问题跟跨境支付、骗汇有一定关系,而且鉴于智付今年以来的连续受罚,“这张支付牌照有可能受到影响”,他说。
据央行官网显示,2012年6月智付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支付牌照类型是互联网支付;2015年获得外管局跨境外汇结算业务试点资格;2017年6月完成牌照续展。不过公开信息显示,牌照续展后的近1年来,其却连续违规被罚。
智付整改
称将落实四项整改措施
对于上述处罚,智付官方发布消息称“认真贯彻执行人行相关规定 全面落实四项整改措施”。
智付的整改措施主要包括四项: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原有支付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多措施确保智付的合作商户资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加强责任追究。
智付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0111万元。据工商资料显示,智付是由智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主要开展电子支付系统、支付结算和清算系统的技术开发等支付业务。天眼查显示,智付的控股方为持股93%的智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名叫姚莉红。
■ 焦点
支付领域今年已开29张罚单
跨境外汇支付业务暴露问题较多;5月以来已有7张罚单
5月以来,已有7家支付机构收到监管罚单。
据网贷天眼统计,仅今年前4个月,央行对支付机构共计开出了22张公开处罚清单,其中包括支付宝、拉卡拉、通联支付、联动优势等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加上5月以来开出的罚单,截至目前,监管已开出29张罚单。其中,有的公司屡屡被罚。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及旗下三家分公司,收到了多张罚单。
智付的处罚决定时间为今年5月3日。据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表显示,北京全顺通商贸有限公司以及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相关规定,分别被罚款1万元、3万元,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与智付同一天。
此后央行南昌中心支行发布南银罚字〔2018〕8号行政处罚书显示,上海点佰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罚款。
5月9日,央行福州中心支行公示四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福建省瑞特商业支付有限公司、福建省银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掌财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福建一卡通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四家公司被罚款5万至11万不等。四家公司合计被罚了34万,做出处罚的决定日期为2018年5月2日-4日。
从罚款金额上看,此前重庆市钱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领到央行最高罚单,处罚原因为“违反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该机构被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罚款190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员分别被罚2万元、3万元。从处罚类型看,支付机构多因在备付金、反洗钱、客户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违规而遭到行政处罚。
2017年以来,相关部门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了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的专项检查,此次检查暴露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展业中的“高危漏洞”。
专项检查结果显示,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跨境支付业务、未按规定审核接入商户背景、未按规定审核客户身份信息、超交易限额办理跨境支付、未按规定采集业务订单信息以及未按规定报送异常情况报告等涉嫌违规问题。
业内:以前有公司只拿牌照不干事
有从业者称,支付行业现在最大问题在于法律配套不太健全
在支付牌照方面,中国支付清算协会4月26日发布了《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8)》(下称《报告》)。据其显示,自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起,央行累计发放271张支付牌照。但截至2017年底,这一数据减少到218张。
《报告》披露,自首次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起,央行为防范金融风险、整顿市场乱象,通过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加大市场退出力度,28张支付牌照被注销,部分支付牌照被整合。
近期以来,第三方支付监管方面的217号文、218号文和296号文相应落地,网联、银联也发力于条码支付合规清算。
对于“严监管”时代的行业变局与业内的调整,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支付是个新生事物。当监管越来越深入的时候,各种违规现象也将浮出水面,倒逼支付机构更加合规地开展业务。支付企业在监管之下,不能固守原有的套路,应当主动学习各项监管条例,加大合规方面的投入。
某支付公司产业金融事业部业务负责人认为,多年整改下来,支付行业的整体风险是互金领域中最小的。之所以现在支付机构会特别受舆论重视,主要因为互联网支付在支付宝、财付通带领下做得比较大,但由于支付行业规模总体有限,对稳定并没有构成太大的影响。“其实,监管对我们业者已经是‘事无巨细’了,只是说,以前有些公司拿了牌照本来就没有想正儿八经地做业务,而真正想做业务的支付公司已经相对比较合规了”,该负责人如是表示。
严监管背景下,去年11月,高鸿股份曾发布公告称,拟不低于3亿元的价格转让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同样是2017年11月,央行下发通知,集中整治无证支付机构。来自银联体系某位内部人士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三项业务的牌照价值目前超过10亿元。
某支付公司产业金融事业部业务负责人认为,支付行业现在最大问题在于,法律配套不太健全,基本是依靠监管部门的规范。
支付行业是“资金的搬运工”,因此,它有时必须去了解它的客户、做好它的KYC(即了解客户规则)。“支付机构如果想要在合规上进行调整,做到与监管部门及支付机构服务的客户进行联动,必须对支付行业全流程进行管理。”该负责人表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鑫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