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城事

东城启动街道“大部制”改革

选取东直门等三街道试点改革,将原先25个科室整合为6个部;成立以城管为主体的综合执法队

2018年05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戴轩)昨日,记者从东城区获悉,该区将选取东直门、东四、朝阳门三个街道试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把原来街道共20多个科室整合为“六部一队四中心”。

  25个分散科室整合为6个部

  街道“大部制”改革怎么改?东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清旺介绍,原来一个街道有25个科室,力量比较分散,这次调整后,“六部一队四中心”,整合力量,使工作力量聚焦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上来。

  “六部”为综合保障部、党群工作部、社区建设部、民生保障部、社区平安部、城市管理部,分别由街道原有科室整合而成,并根据职能对应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六部”部长由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兼任。纪工委(监察组)单独设置。

  其中,备受人们关注的“街巷长制”、“河长制”、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等具体工作由新组建的城市管理部开展。新部门由过去的城市管理科、经济发展科整合而成,并增加综合执法协调工作职能。对应区城管委、区住建委、区环保局、区园林局等部门。

  “一队”指的是以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主体,从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消防等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建街道综合执法队,将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工作场地相对固化,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基层、综合执法。

  根据街道服务的特点,整合原来所属事业单位,成立四个中心:成立党建服务中心;保留社区服务中心(不再加挂“社区文体中心”牌子);社保所更名为政务服务中心;整合为民服务分中心和环卫所,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加挂“综治中心”牌子。

  争取2个月内形成经验成果

  记者注意到,“大部制”改革后的街道中,还将设立“社区专员”这一新的职位。

  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主任石崇远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东直门街道办事处的25个科室,已经按照“六部一队四中心”的新模式整合完成,人员也全部到位。

  石崇远说:“我们东直门街道一共有10个社区,所以就安排了10名‘社区专员’。从今天开始,这10名正科级干部就要以‘社区专员’的身份上岗了。”

  东城区委书记张家明在部署会上要求,各试点街道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抓落实,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加快进度,争取用1个半月到2个月时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 亮点

  正科级干部任“社区专员”向街道“吹哨”

  记者注意到,“大部制”改革后的街道中,还将设立社区专员这一新的职位。

  社区专员由社区建设部管理,原则上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在社区安排有办公设备。每名社区专员负责1-3个社区的工作。

  社区专员作为街道工委、办事处派驻社区工作的专职干部,指导、协助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开展全面工作。对社区反映的情况问题社区无法解决的向街道“吹哨”。

  “街道正科级领导干部下沉到社区,工作岗位在社区,密切联系群众,直接面对群众,可以随时解决社区各种困难和问题。这样可以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东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街道可考核驻街道区级部门工作人员

  王清旺以新组建的综合执法队举例说,执法队用的是“1+5+N”的模式,1是以城管执法队为主体,5是从公安、消防、工商、食药、交通等5个行政执法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常驻街道,N是凡涉及执法的其他区委职能部门随时听从街道“吹哨”。

  按照以前的办法,除了城管,这些平常驻街道的区级部门工作人员,工资关系、人员编制、晋升考核还在原单位,不利于街道日常的统筹调度、指挥。这次东城区加大改革,今后政府职能部门向街道派出机构人员的任免和考核都要征求街道的意见,主要解决“管人单位不用、用人单位管不着”的问题。

  焦点 1

  为何将“大部制”下沉到基层?

  张家明认为,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在城市管理服务、凝聚居民群众、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现行的街道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他具体介绍,街道作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定位还不够清晰,面向群众的服务针对性不强,偏重于“向上对口”,存在一定的“机关化”倾向。由于强调属地责任,区职能部门通过“漏斗效应”将大量的事务“漏”到街道、社区一级,导致街道“原来是个筐,现在是个缸”。虽然街道、社区越来越忙,但为民服务水平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改革,要将街道社区的工作力量聚焦到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和社区平安上来,推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走进群众,实现服务资源、服务功能最大化。

  焦点 2

  新体制下各部门如何开展工作?

  据介绍,此次东城区“大部制”改革也是落实《东城区关于党建引领街道管理体制创新 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意见》的重要组成。改革后,将根据“问题收集-信息整合-事项分类-需求发布-承办受理-部门报到-处理实施-核实结项-评价反馈”的工作流程,协调区、街道、社区三级相关部门。

  具体而言,以街道“六部一队四中心”为主体,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服务对象问题和需求。对于需要区级部门承办受理的事项,由街道职能部门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提交申请,通过网格平台信息系统启动“吹哨”机制,向相应的区级部门发出承办需求信函,并明确责任部门、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区级承办受理部门则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响应处理机制。

  在试点的东直门街道,街道将所有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纳入“报到”范围,将“报到”的人员、责任、工作机制、工作场所相对固化,做到“有人吹哨”“吹响哨、吹好哨”,解决综合执法常态化的问题。采取“1+5+N”综合执法常态运行和联席会议新模式,作用于街道工作中的日常管控、重大事项、应急处置三个方面,达到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的综合执法格局。

  焦点 3

  改革后居民将看到哪些变化?

  说起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石崇远最深的感受是,“原来由上层往下部署任务,下层来贯彻实施;而现在是要从下而上,老百姓有什么需求、困难,街道出面统筹解决,街道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吹哨’,联合各部门一起解决。”比如东直门街道过去有一个城管执法队,22名队员。如今变成了综合执法队,由城管加上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消防等部门抽调的执法人员,一共31人,常驻街道。这就避免了扯皮问题,不管百姓举报投诉哪个领域的问题都能涵盖。

  再比如出现了乱停车现象,或者是遇到百姓停车难问题,街道想解决怎么办?改革后,街道只要一“吹哨”,和停车相关的部门都得来报到,大家一起协调来解决这个问题。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