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2日晚间,*ST吉恩、*ST昆机被终止上市,这意味着退市常态化更进一步。本期,新京报推出“退市冲击波”专题评论,聚焦“一次退俩”给A股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探讨身在其中的投资者该如何面对。
退市制度应该严格执行,“出现一家退市一家”。
5月22日,今年首批退市公司正式亮相,ST吉恩、ST昆机一并被终止上市。一次退俩,这在A股市场并无先例。市场观点认为,此举意味着退市常态化已然在路上。
统计显示,目前A股共有87只ST股。其中,存在退市风险(带有ST标识)的公司共有66家,这些公司均存在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形。今年以来,有40多家公司曾发布暂停上市风险的提示公告。
退市股公开之后,效果立竿见影,一众ST股、壳资源股、僵尸股、以及业绩差但市盈率高的个股纷纷大跌。5月23日,仍在交易中的65只ST股,股价下跌的有54只,占比高达83%。
实际上,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市场对于退市制度严格执行早有预期。日前,一些业绩亏损、深陷债务危机等问题缠身的绩差股已经大幅下跌,例如金龙机电近期连续六个跌停板。
一动真格的,ST股立即大跌。可见,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对于重塑A股市场生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退市常态化,是A股改善估值结构,由过度投机向价值投资转变的关键。一直以来,退市是A股改革的难点,是资本市场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正因为如此,退市常态化,将为A股市场“不死鸟”传说画上句号。
首先,退市制度有实效,关键要实现常态化,不能单纯“杀鸡儆猴”。此前,A股退市制度经历过多轮改革,进化为“史上最严退市制度”,然而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无法常态化,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退市的。一旦出现个别退市公司,也只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风头一过,那些被爆炒的壳资源股故态复萌。因此,退市制度应该严格执行,“出现一家退市一家”。
其次,退市标准需要针对部分绩差公司的“花样保壳术”不断完善。在A股,公然欺诈上市、年报造假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僵尸股、壳资源股的产生,依赖的是退市财务指标漏洞。这些个股才应该是退市制度改革最应关注的部分。如果不对它们动真格,那么退市公司每年都寥寥无几,亦无多大实效。
为了规避退市财务指标,上市公司发明了“花样保壳术”。每到年底,它们会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扭亏为盈。卖地、卖房子、卖股权、卖子公司、地方政府补贴、“中国好同学”无偿赠与现金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行为缺乏商业实质的资产出售,以特定交易制造、操纵利润,打退市财务指标的擦边球。
再次,退市整理期和再上市制度被钻了空子,应加以完善。近年来,A股市场出现过不少炒作退市整理期股票的先例。博元投资是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强制退市第一股,其在退市整理期交易相当活跃,累计换手率超过150%。
退市股票之所以能反复活跃,是因为有重新上市可能。理论上来说,退市股票进入股转系统交易,也有赚取差价的可能,且符合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重新上市,以前确实有案例。如果退市公司有较大概率会重新上市,“乌鸡变凤凰”的旧戏就会继续上演。如此,过去的超级牛散押注ST股才会如此有恃无恐。
□朱邦凌(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