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看东城儿童如何玩转“六一”舞台

打冰球、唱京剧、学雕版刻字……中小学生各显身手展现东城教育新蓝图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东城区为学生搭建学习与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技艺的兴趣,并在传承过程中滋养内心。
来自北新桥东直门学区的小学生跟老师学习雕版刻字技艺。
在东城区少年宫的教室内,同学们正在学习京韵大鼓。
东城教育新闻中心供图
濮存昕(左二)、唐烨与学生张嘉頔两代东城学子共话文化传承。
东城教育新闻中心供图
前门小学学生在冰球比赛中培养团队精神。资料图片

  5月31日,在第69个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北京市东城区举办了“新时代 心向往”主题活动,展示东城区在体育、艺术、科技、传统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教育成果,用别样的庆祝方式欢度六一。当日,首位滑雪比赛世界冠军郭丹丹、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唐烨、海军航母第一编指原副司令齐晓东等嘉宾也来到现场助阵,跟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努力奋斗,传承中华文化,为建设祖国积蓄能量。

  据了解,本次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东城区“健康·成长2020”、“文化·传承2030”和“可持续发展2050”工程,加强健康生活理念的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描绘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那些艺术前辈看着我长大,我看着他们变老,今天我也成为了一名演员,这既是生命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

  “文化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是对人格品质的磨炼。比如通过学习戏剧,很多孩子变得开朗了,愿意表达了;同时,孩子们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了协作和自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唐烨

  健康·成长2020

  体育教育“多点开花”

  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原地旋转……在东城区六一主题活动现场,一群身手不凡的“小小冰雪健儿”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向观众们展示冰球、滑雪、花样滑冰等技巧。

  据了解,为增强体质、掌握冰雪运动技能、弘扬爱国主义和奥林匹克精神,东城区鼓励中小学开设冰雪运动课程,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遴选60所区级冰雪特色校,让每个东城学子掌握至少一项冰雪运动技能。目前,东城区已有七所学校获得北京市冰雪特色校称号。

  不仅仅是冰雪运动,近年来,随着东城“健康·成长2020工程”的实施,校园特色体育早已“多点开花”。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介绍,在国家规定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东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平均每天一节体育课,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密切合作,将“大体操”(即排舞、健美操、拉拉操、街舞)、高尔夫球等项目引入校园,每所学校至少要具有一项80%的学生通过测试的品牌运动项目,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

  同时,东城区挖掘学校及周边资源,拓展运动场地,如寻求东单体育中心、天坛体育中心及地坛体育中心等体育场馆的支持与合作,为学校提供运动场地。

  体育之外,改善学生营养餐质量、控制学生近视、肥胖上升趋势等也是“健康·成长2020工程”强调的重点。比如,东城区将改变现有送餐模式,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有供餐条件的集团校食堂为集团内其他校址的学生供餐;鼓励学校开设食堂,在没有空间建设食堂的学校周边,探索就近建设配餐综合服务中心等。

  尤娜说:“希望通过‘健康·成长2020工程’一系列的行动计划,让孩子享受运动的快乐,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培养拥有健康体魄、阳光心态的少年儿童。”

  文化·传承2030

  让传统文化“落地生根”

  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花枪耍得有模有样。当日,来自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1至4年级学生的京剧表演,引来阵阵喝彩。除表演外,现场还设置有实践活动体验区,来自北新桥东直门学区的小学生借助雕版刻字等技艺,展示传统文化之美。

  在这些由区域搭建的平台之外,东城区各学校也为学生搭建学习并展示传统文化的多元平台。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的古建课程曾吸引到学校视察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娅;天坛东里小学把“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作为办学理念,人人写得一手好字;崇文少年宫学生吟诵团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阳光艺术团”。

  “鼓励学生了解、感受中华文化与美德,培养学生对古老文化、技艺的兴趣并自觉地传承。”2017年1月,东城区启动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提出并打造“六个一”,即每个学校均有一门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均有一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均有一个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社团、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均与一个或多个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资源单位牵手合作、每个学生均能掌握一门及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用尤娜的话来说,“文化·传承2030”是一个“铸魂”工程。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滋养孩子的气质和灵魂,这一点在史家小学分校的孩子们身上表现得很明显。史家小学分校副校长汤亚宁观察到,通过京剧教育,孩子们气质发生了变化。除了打开视野、确立自信心之外,女孩子变得温婉,男孩子则阳刚之气油然而生。这得益于京剧形体课程的培养。这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和性格定向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想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中国气质,以及民族自豪感。”

  汤亚宁认为,京剧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艺,更学会了做人。史家小学分校三年级的高浛斐和景山公园的爷爷奶奶成为了好朋友,除了和老人们切磋京剧技艺外,高浛斐还会主动搀扶老人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高浛斐的爸爸感慨道:“学京剧就是学规矩。”

  为了助力传统文化“落地生根”,东城打通了四条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刊等都成为中华文化宣传的“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京剧等课程融入各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外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并建立一批“非遗”传习基地,成立雕漆等优秀传统文化社团。

  尤娜表示:“传统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孩子的内心会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滋养,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可持续发展2050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除了“健康·成长2020工程”与“文化·传承2030工程”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东城区教育综合改革还有其他多项成果,如探索依托学区、学校、校外教育机构、职业体验中心、社会资源单位的“学院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施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而这些举措其实都并非孤立存在。

  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表示,如今东城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点上,需要用更加统筹的理念来指导教育的推进,那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健康·成长2020工程”是实现身心和谐的可持续,“文化·传承2030工程”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可持续。可持续的理念要融入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要融于教育行为的各个要素,它将指导东城教育在更加高位的平台上实现更加高质量的飞跃。因此,东城区于2017年11月启动了“可持续发展2050工程”。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周玉玲表示,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极大的启示。“可持续发展2050工程”就是平衡相适的发展,是摇动、是推动、是唤醒——它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天地运行规律,符合时代发展规律。而启动“可持续发展2050工程”,将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并改进教与学以及评价方式。

  周玉玲介绍,首先坚持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持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持续推进“健康·成长2020工程”和“文化·传承2030工程”,从学生个体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用终身教育的观念引领学校教育。另外,教育资源优化的可持续是教育生态永续发展的绿色保障,因此,要倡导校园文化建设中硬件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得益彰。最后,在教与学以及评价方式上,不能只看即时取得的学业成绩,更要看学生习得了哪些关键能力,如学习认识时间、更要学会生涯规划,学习生活技能、更要学会生存法则,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学会规则意识等。

  案例

  冰雪运动中磨炼意志品质

  代表学校:前门小学

  回忆在学校学习滑冰的过程,前门小学三年级2班刘卓凌的印象是“痛并快乐着”。他记得自己一开始总是摔倒,手也擦破了皮。“我一直不敢爬起来,恐怕别人用嘲笑的眼光看着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滑冰摔跤是家常便饭。”在教练的鼓励下,刘卓凌慢慢掌握了动作要领,摔倒了就勇敢地爬起来,最后克服了胆怯,也爱上了滑冰。在前门小学,很多孩子都像刘卓凌一样,在冰雪运动中战胜了自己。

  2017年1月,前门小学正式启动“健康·成长2020”冰雪课程。据了解,学校与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及浩泰冰上运动中心合作研发了适合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冰雪课程。如低年级课程难度较低,强调趣味性。学生可以借助“滑冰助手小海豹”完成推、滑行等动作,培养对冰雪运动的兴趣。此外,根据班里孩子基础的不同,课程内容也细分了不同的层级,如基础课涉及站立、原地踏步、侧蹬并脚滑行等基本姿势,初级课涉及侧蹬收腿滑行、基本滑行、曲线滑行等技巧,中级课涉及基本滑行、曲线滑行、正画葫芦、刹车等技巧。

  前门小学副校长高翔介绍,学校将滑冰作为一至四年级体育课必修内容,每学期安排四至六节课;针对五、六年级学生,学校则引进了旱地滑雪课程。高翔表示:“冰雪课程在学校已实现100%覆盖。”与此同时,学校倡导在学科课程中融入冰雪元素,如数学课上讲授冬奥会中的数学知识,音乐课上带孩子们欣赏《溜冰圆舞曲》等,让冰雪主题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在课程基础上,前门小学还组建了冰球队、队列花样滑冰队,提供更高水平的训练机会,通过竞技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

  高翔举例,队列滑特别适合小学生开展,它不需要每个孩子都具备很高的水准,但需要孩子之间相互配合。“当队伍中有人做得不够好时,孩子们不会相互埋怨,反而会互相鼓劲。”

  在高翔看来,冰雪运动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让孩子更好地享受运动的快乐,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它也磨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他们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将京剧融入课堂教学

  代表学校:史家小学分校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当史家小学分校二年级的关时皓月牵着爷爷的手在民族文化宫登台同唱传统京剧选段《三家店》时,可把作为资深戏迷的爷爷激动坏了。

  事实上,在上小学以前,关时皓月对京剧并不感兴趣。而进入史家小学分校后,改变发生了。来自中国戏曲学院的老师从朗朗上口的唱词开始教起,当关时皓月看到活灵活现的“猴儿”、翻跟斗的武生,一下子就被京剧吸引了。回到家,关时皓月主动向爷爷讨教起京剧唱腔来。

  在引入系统的京剧课程之前,史家小学分校的老师们也心里生疑:这咿咿呀呀的,孩子们能感兴趣吗?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不但喜欢,而且喜欢得一发不可收拾,下课走在楼道里迈的是京剧步法,回家洗澡也在唱京剧。

  这样的故事不断在史家小学分校上演着。借助“高参小”京剧项目,史家小学分校逐步实现了全员参与京剧教育。学校副校长汤亚宁表示:“京剧教育给每个学生和老师心中扎下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据了解,史家小学分校设置了多元、灵动、开放的课程体系,将京剧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一至四年级的学生都有京剧课,包括戏曲唱腔、戏曲美术、戏曲形体等。学校还以京剧为主题进行学科整合,如学校体育老师编制了戏曲形体操,戏曲美术课则让学生自己设计京剧脸谱、蟒袍、水旗等。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让学校的每位学生都接触京剧。

  事实上,京剧文化只是史家小学分校众多传统文化项目中的一个分支。在每周五下午的自主活动课程中,传统文化这一大类占到所有课程的50%左右:吟诵、茶艺、中医药、鼻烟壶绘制、剪纸……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众多社团中,除了京剧社团,学校还有二胡、三弦、昆曲等传统文化社团。近年来,史家小学分校的学生们还登上了国家京剧院、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的舞台。同时,学校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北京国家级非遗剪纸文化大师潘晓敏,与孩子一同体验剪纸课程的乐趣。汤亚宁表示:“无论是京剧还是剪纸,最终都要归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大海’,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气质。”

  D02-D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 冯琪

  D02-D03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