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热点看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热点看板
下一篇

药明康德上市1个月 7成募资买理财

2014年到2017年四年累计35亿买理财,远超研发7.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及多家同行

2018年06月0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上市一个月,连续16个涨停的药明康德,宣布70%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了理财。

  6月5日,药明康德发布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文件显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额为14.999亿元。”

  根据药明康德于5月15日披露的募集资金基本情况显示,其募集资金净额为21.3亿元。也就是说,本次药明康德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所使用的募资资金已经达到总额的70.41%。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其上市前就已大手笔买理财,四年买理财金额35亿,远超研发投入总额7.93亿。2014年到2017年,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金额分别为13.83亿元、7.79亿元、10.06亿元、2.98亿元,而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296亿元、1.43亿元、2.14亿元、3.056亿元。

  6月5日,新京报记者根据药明康德官网和招股书提供的联络方式致电公司董秘,显示该号码为空号,记者按照公司礼宾服务部工作人员的要求以邮件方式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定稿未能收到回复。

  四年累计35亿买理财

  6月5日,药明康德发布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文件显示公司及子公司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额为14.999亿元,另一方面药明康德上市前拟募集资金为21.3亿元。也就是说,本次药明康德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所使用的募资资金已达募资总额的70.41%。

  根据上述公告,这14.999亿元共投入到6个保本型理财产品中,其中单款产品最高金额为3.889亿元、最长期限为180天、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9%。

  对于药明康德而言,大笔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上并不是新鲜事。根据招股书,药明康德于2014年至2017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分别约为13.83亿元、7.79亿元、10.06亿元、2.98亿元,总金额约为34.66亿元。同一时期,药明康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银行理财产品分红收益分别约为1.22亿元、1.02亿元、0.29亿元、0.56亿元,总金额约为3.09亿元。

  药明康德方面表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银行理财产品分红收益主要系公司购买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同一时期,药明康德的净利润分别约为8.08亿元、6.84亿元、11.21亿元、12.97亿元,总金额约为39.1亿元。由此可知,在上市前的四年,以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为主的投资收益总额占药明康德四年净利润总额的7.9%。

  另一方面,药明康德也获得了较多政府补助。招股书显示,药明康德于2014年至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依次约为1.07亿元、0.69亿元、1亿元、2.3亿元,总金额约为5.06亿元。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在上市前的四年,药明康德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12.94%。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不及同行多家公司

  与大手笔买理财产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医药界华为”之称的药明康德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上,不及同行多家可比公司。

  根据招股书,2014年至2017年,药明康德的研发费用依次为1.296亿元、1.43亿元、2.14亿元、3.056亿元,总金额约为7.93亿元。这四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3.13%、2.93%、3.5%、3.94%。

  在招股书中,药明康德一直在和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作比较,在市值上,业内人士一直把药明康德与恒瑞医药(总市值:2951.5亿)、华大基因(总市值:555.7亿)、复星医药(总市值:1135.3亿)做对标。

  根据财报,恒瑞医药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2.71%;泰格医药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依次为2.88%、3.56%、3.47%;复星医药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8.25%;博济医药2015年至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依次为4.76%、8.25%、7.94%。

  ■ 延展

  近4成公司上市不满一年买理财

  事实上,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或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已成常态,从2011年开始,参与“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资金规模就在急速增长。根据choice金融终端的统计,从2018年1月1日到6月4日,共有1805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累计理财总额约为9280.49亿元,其中到期实现收益总额约为31.11亿元。

  据i问财统计,截至2018年6月5日,有273只股票上市不满一年,其中107只股票购买了理财产品,累计理财总额达178.1478亿元。

  在投身“理财大军”的上市公司中,有的理财收益占公司年度净利润50%以上,更有甚至理财收益已经超过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根据龙源技术2017年财报,公司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98.64万元、公司2017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约为2234.66万元,后者约为前者的1.4倍。

  新京报记者 阎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