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书评周刊·主题

在舆论中消散的真相

2018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荷兰画家华士·胡博所绘慈禧太后像。
1900年庚子国变中西方人绘制的明信片。慈禧太后被丑化为一个坐在北京城楼上的邪恶老妇,妄图抵抗八国联军的进攻。西方世界对慈禧太后形象妖魔化的主要来源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宣传。

  (上接B06版)

  死里逃生的康有为

  从通缉犯变成座上宾

  康有为哭了,有那么一刻,他或许认为对方是来抓捕他移交中国官员的。但濮兰德旋即解释说白利南领事相信他是忠臣,所以特别指示他带来了一艘军舰来营救他。在白利南写给英国公使窦纳乐的报告中,他详细报告了这次营救经过:

  “只花了几分钟,(康有为)就离开邮轮,登上快艇,接着他就被(濮兰德)转移到半岛-东方轮船公司的‘巴拉瑞号’上……在‘巴拉瑞号’逗留吴淞口期间,我多少有些担心,唯恐某些中国雇员,在一笔巨额赏金的激励下,可能会试图取康有为的性命,所幸的是‘巴拉瑞号’的菲尔德船长所做的防范十分完备,一位全副武装的哨兵日日夜夜守候在他的船舱门外。”

  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康有为顺利逃到香港,之后转往日本与梁启超汇合。值得深思的是,这两个人在政变爆发后,已经完全失势。如果仅仅是出于利益,那么日、英两国的外交人员完全没有必要收留这两个已经沦为烫手山芋的过气英雄。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其目的除了看中他们日后东山再起的潜质之外,也不能否认其中道义的作用。出逃险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受到了欢呼喝彩,这两名中国现代意义上最早的国事犯被媒体奉为上宾,采访谈话的邀约不计其数,而他们也非常乐意自己任由新闻记者的摆布。因为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强有力的复仇武器:舆论。

  “慈禧太后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而且性情非常保守,对于给予皇帝以统治帝国的实权,她是不愿意。1887年曾经决定拨出三千万两银子作为建立一支海军的用处,但自从定造了定远、威远、致远、靖远四艘军舰,并付清了价款之后,太后就把剩余的钱拿去修颐和园了。不久之后,当拨付或筹集另外三千万两银子作为修筑铁路之用的时候,她又滥用了其中一发部分……她对于西洋文明之介绍,是一贯反对的,除了宫廷中的几个太监,以及几个可以觐见的大臣之外,她对外面的人是很少看到的。”

  1898年10月7日,逃亡香港的康有为在豪商何东爵士奢华舒适的家中,接受了《中国邮报》记者的采访。在对英国人为他提供的保住表达谢意之后,他迅速发动了向慈禧太后的舆论攻击。英国记者西格雷夫在慈禧的传记《龙夫人》里总结了康有为对慈禧发起的指控,他将慈禧称为“临朝伪后”“淫乱宫闱”“窃国大盗”“贪婪老妪”和“万民灾祸”。在10月19日上海《新闻报》刊出康有为的香港来信中,历数“伪临朝”犯下罪状罄竹难书:“伪临朝毒我显后(慈安太后),鸩我毅后(同治皇后),忧愤死我毅宗。今又幽废我皇上,罪大恶极,莫过于此。”

  康有为的指控

  是历史,还是伪造的神话

  有必要指出,这些罪状在康有为“披露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个人提起过,无论是公共官书还是私人笔记,都未出现过这类记载。而在康有为宣布这些所谓的罪状后,却突然冒出一大批关于这些罪状的细致描述,搜集有清一代稗官野史的《清稗类钞》可以说是这类记述大成之作。而在此之后,根据这些罪状演绎的小说秘闻更是不胜枚举。1989年香港导演李翰祥拍摄的电影《一代妖后》更是对这些罪状进行了声情并茂的刻画,慈禧虐杀同治皇后的情节因为太过残酷,以至于成片上映时不得不剪去这段镜头。

  那么,康有为宣传的这些罪行是真的吗?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在康有为“披露”之前,从未有人提起过。档案文献也不支持诸如毒杀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后之类罪行的史实证据。

  但有些指控却非空穴来风。慈禧挪用北洋舰队军款3000万修建颐和园的故事一直被历史学家所采信。直到邹兆琦在1984年发表了《慈禧挪用海军费造颐和园史实考证》,才辨清了这一指控的真伪。在翻检了海军衙门的档案奏折以及其他史料后,邹兆琦得出结论,确实有部分海军军费被挪用建造颐和园,但即使将修建三海工程的数额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二百万两到一千四百万两之间,而这还是最高估算的结果。如果只计算真正挪用的经费,可能只有六百万两上下,并且大部分只是“暂借”而非挪用。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的指控是康有为开列慈禧罪状中最可信的部分。但他藉此将慈禧描述为一个贪婪专横的女暴君的形象却十分成功,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成为人们心目中慈禧太后的标准像。

  康有为提供的其他证据,在历史学家的检视下也纷纷原形毕露。从黄彰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对康有为的《戊戌奏稿》和所谓光绪“密诏”的质疑开始,到茅海建的《戊戌变法史事考》,康有为已经成为了近代史上最大的伪造者,他伪造了自己在戊戌变法时的奏疏、光绪皇帝的密诏、谭嗣同的绝命词和遗书,乃至咸丰皇帝对慈禧表达不满的遗诏。但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恰恰是这些伪造品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戊戌变法的神话。

  神话落幕

  120年前的他们也充满缺陷

  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编造的一系列关于戊戌变法的神话当中,最令人悲愤的是他们编造了谭嗣同妻子李闰以死殉夫的故事。根据他们的描述。李闰对杨椒山妻子自杀殉夫的故事非常着迷,年轻时就撰写了一篇《论杨椒山夫人乞代夫死事》作为自我激励。当她听闻谭嗣同被杀的消息后,“袖中出刀自颈”,尽管被人救了过来,但她还是在愤怒之下“创破血直射丈余,两訾皆裂,遂死”。

  康梁试图将其打造成一个戊戌变法版的杨椒山夫妇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完全是杜撰伪造。李闰虽然悲恸欲绝,但为了支撑家庭,所以并未自杀,而是坚强活了下来,从族侄中为谭嗣同选择了后嗣,并将其抚育成人,以承继谭嗣同血胤。并且最终等到了清廷覆亡,谭嗣同名垂千古的光辉时刻。但她却没有更多地享受这一光荣,而是作为一名推动当地教育的女性渡过了自己的一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革命后衣锦还乡成为传奇人物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曾经对她有过任何存问帮助。

  多年后,在杭州的一个戏院里,戏台上正在上演根据戊戌变法改编的戏剧《光绪痛史》。当舞台上的光绪和康有为相顾痛哭时,台下也传出痛哭之声。原来康有为正坐在台下,看着舞台上的自己老泪纵横——他也不过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角色。

  戏里戏外,观众演员,究竟孰真孰假?当我们回溯1898年,就会发现,真实与谎言混杂在一起,就像从红小豆中挑出赤小豆一样困难。它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和一个神话,以至于如果内心不够坚定,很难不带着敬畏之心去回望它。也因此,我们更容易接受一个神话,而将剥离神话的史实看作是又一段精彩的反转剧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话将复杂的历史变得简单明晰,它主题明确,有不得志的臣子,专横的暴君,仗义执言的义士和横加阻扰的权臣,以及慷慨赴义的英雄,他们共同推动着事件走向一个悲剧性史诗般的高潮,并且留下了可以被各个时代吸取的教训。它牺牲了细节的真实,而获得了更大的真理。

  但这就是戊戌的意义吗?构建在真伪参半地基之上的大厦可能长久吗?教训和意义真的比真相更重要吗?当我们回到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现场,亲身感受他们在那一时刻看到的一切,在卷帙浩繁的史料里一珠一线地去伪存真,就会发现掩埋在神话之下更深层的意义:120年前的他们与今天的我们并无不同,也是一群有着缺陷和矛盾的人,有着每个人都可能有的执拗、争吵、虚伪和夸诞。但无论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的角色是正面还是反面,他们都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从而塑造了历史。这可能才是1898年那个夏天发生的一切,给今天我们的答案。

  □李夏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