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下一篇

主打

2018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悲剧之死》

  作者:乔治·斯坦纳

  版本: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8年2月

  曾经,《安提戈涅》、《李尔王》、《费德尔》这些悲剧意味着人类心智中最纯洁而复杂的部分,意味着净化灵魂的艺术形式,然而,为何到了20世纪,悲剧的话语、主题、人物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悲剧已死”,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乔治·斯坦纳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这个大胆的命题——而非结论。通过对浪漫主义悲剧以及现代悲剧作家的研究,斯坦纳认为,浪漫主义从文学内部对悲剧造成了冲击。尽管所有浪漫主义作家的内心都怀揣复兴悲剧的伟大梦想,但在阅读契诃夫或布莱希特的作品时,对它们精神性的考量却不得不游离在悲剧之外。而现代派作家使用的语言更是造成了戏剧和传统社会的决裂。

  在文本之外,20世纪的外部环境也促进了悲剧的死亡。乔治·斯坦纳是一位深受大屠杀影响的文艺批评家,他所见证的世俗悲剧与现实罪恶让他对所谓文学的精神净化产生了高度质疑,正如他在另一部著作《语言与沉默》中所言,我们不能轻描淡写地说集中营里的管理者读不好里尔克,“这是遁词,事实上,他可能读得很好”。世界的暴行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待悲剧与文艺的价值观,以此为出发点的斯坦纳将贝克特所代表的荒诞派戏剧从悲剧中剔除,那些不行动的人在他眼里属于滑稽而非悲剧。在《悲剧之死》结束时,斯坦纳从内容和技术上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悲剧确实死了;尽管在技术上它还在延续;它有可能在未来复活。但很明显,斯坦纳对此并不乐观。(宫照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