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特别报道

“病人的好转能给我最大的成就感”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5月25日,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感动社区人物韩鹏达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北京知道”公众号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

  韩鹏达,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一名急救医生,从业14年,15000余次出车,接触16000余名患者。从选择这份工作的好奇,到亲自将一位位患者抢救成功的喜悦。韩鹏达坦言,在急救车上看着病人病情好转,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师兄曾告诉韩鹏达,急救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很多人做几年兴趣淡了就离开了。转眼之间,韩鹏达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4年,“在这里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第一是累,但我觉得兴趣还是大于工作的辛苦。”

  

  急救时间 患者大过一切

  “韩医生,走,要出车了。”5月25日中午12点刚过,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值班室里的车组人员刚刚放下碗筷,任务就来了。

  韩鹏达,中等身材,一身白色的工作服把人衬得十分干练。韩鹏达一边拿好出车要准备的工具,一边联系患者家属,“是个三十多岁的男的,割腕自杀。”坐到车上,家属电话接通,“你现在进去房间了吗,人怎么样?”“找到胸口中点,你先使劲按,持续往下按,别间断。”

  十几分钟后,韩鹏达坐着救护车赶到病人家中。自杀男子因生意失败,已经第五次试图自杀。

  自杀男子随急救车紧急送到医院,韩鹏达细心叮嘱交接医生,“他自己说昨天吃了安眠药,但是家属跟他说的不太一样。”

  男子的女朋友拉着韩鹏达十分感谢,“我进房间的时候他人都已经凉了,摸着都没气了,幸好有你们教我的方法,这才把人救回来。”

  韩鹏达介绍,急救医生的工作就是随机性太强,随时都可能有突发的任务,这种场面见得很多,不管自己手上在忙什么,一定是先出车,患者的病情大过一切。

  “非典”之后的决定

  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在外人看来十分了不起的一件事,但这是韩鹏达14年急救生涯中再常见不过的一个经历,14年时间,韩鹏达出车超过15000余次,参与急救的患者超过16000余人。

  聊到自己的职业,韩鹏达坦言,自己在读大学之前对医学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当时觉得学医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但是工作以后,每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再看着他们病情好转,这才是感触最深的,也对这个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

  2003年的“非典”,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便有韩鹏达。

  当时作为一名在校医学生,因为“非典”,韩鹏达也和身边的同学被关在了学校里,但就在这种大多数人为“非典”病情担惊受怕之时,满街飞驰的急救车,影响到了韩鹏达,“当时觉得在比较危险的时刻,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急救车在现场,当时感觉在急救车上工作是一份神秘、有挑战性的工作,在急救车那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医生们还要穿着隔离衣,会让我感到一种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接近这个群体,让我对这个工作更有认同感。”

  这个想法也被很多人“劝过”,“急救中心太辛苦”,“干起来没日没夜的”这些声音最终没能韩鹏达的内心。第二年,韩鹏达决定来到急救中心。

  “抢救成功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2013年的一天,燕莎桥附近,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倒地抽搐,6分钟后韩鹏达的急救车便赶到了现场。女子的男朋友满脸的焦急,跪在女子身边一直叫她的名字。

  韩鹏达根据工作经验,当时便看出女子已经心跳呼吸停止。他告诉女孩男朋友,女孩的情况很不好,女孩男朋友一下子情绪崩溃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心跳呼吸停止就等于死亡。韩鹏达和同事没有放弃,赶紧做胸外按压,边按压边把病人转移到急救车上,“病人当时呼吸也不好,我们还给她插上了气管插管。”韩鹏达不停地安慰女孩的男朋友,“别着急,我们在努力,病发时间不长。”

  经过抢救以后,女孩情况慢慢转好,男朋友的情绪也慢慢缓和下来。

  “在现场抢救的时候,要兼顾到家属的情绪,因为一旦家属情绪失控,我们的工作可能无法继续,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又一个悲剧。”

  韩鹏达说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是不一样的,患者送到医院以后,病情是否好转,往往会有一个观察时间,而在急救车上这短短的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会非常明显的,“有时候一个病人可能已经快不行了,但是就在这样一个短时间内的抢救下,你把他救过来了,这是一个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这也是能让我一直留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原因。”

  “对父母愧疚 但他们挺自豪”

  韩鹏达曾多次参加各种大型会议及政治任务活动救护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APEC会议等等,他都参与其中。

  记得一次急救培训班上,一个小伙子进行胸外按压时格外认真。韩鹏达觉得眼熟,询问后,他想起来,这个小伙子曾经是他抢救过的一个患者家属。韩鹏达记得当时小伙子的母亲在家发生猝死,当时没有学过急救的小伙子没有对母亲施救。母亲的离世使小伙子意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才报名参加了急救培训班。

  这也使韩鹏达坚定了为市民普及急救知识的决心。在工作十多年时间里,他参加了各种急救培训班,累计为各类人员培训二百余次。他还开通了微博,将自己出车病例分享给大家,并教授一些急救小常识。

  在身边同事的眼中,说话客气、整天笑呵呵的韩鹏达,其实也有他的“小脾气”,东区分中心护士邵京晶告诉记者,韩鹏达平时只要和工作扯上关系,立马变得严肃起来,对业务上的探讨非常认真,对每个细节做到最完美。和韩鹏达一起出车多年的司机严钰也对韩鹏达这种工作上的执念深有体会,“他要是觉得这病历写得不好,肯定废了重写。”

  急救工作没有节假日。韩鹏达的妻子是120的调度医生,有时赶上过节,夫妻二人一起值班,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顾。

  “我们工作‘四班倒’,过节赶上值班也没办法。”14年工作,韩鹏达已经不记得有几个春节没有在家里过了,“备年货是指望不上我的,只能靠父母,走亲戚可能也指不上,有时候想想还是挺愧疚父母和孩子的。”

  “其实过年值班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苦,起码那个时候路面上、医院里的人都没那么多,我们出车执行任务能更流畅,而且时间长了,父母也都理解,他们其实对我这个工作挺自豪的。”

  韩鹏达说,过年的时候,领导总会到急救站里来跟大家煮饺子一起过年,急救站里也会比平时热闹。“到零点的时候,我们也会记着给家人、亲戚打电话拜年,或者和一起出车的同事们合影留念,也挺好玩的。”

  2004年,韩鹏达来到了北京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同校的师兄告诉韩鹏达,急救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很多人做几年,兴趣淡了也就离开了。转眼之间,韩鹏达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4年,“在这里工作给我最大的感受第一是累,但我觉得兴趣还是大于工作的辛苦。”

  如何推荐身边奋斗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

  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点击“北京榜样”,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经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