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茶馆》首演60周年·承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茶馆》首演60周年·承风

冯远征、吴刚、岳秀清聊接《茶馆》角色始末,揭秘如何让角色带着自己的新风格

化妆、挂鸟笼、嗑瓜子里尽是独家设计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冯远征饰演松二爷
吴刚饰演唐铁嘴
岳秀清饰小丁宝

  对于第二代“茶馆人”来说,如何继承前辈表演精髓的同时,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表演特色是门功课。冯远征从起初拒演“松二爷”,到精心研究加入小碎步、兰花指,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派头”;吴刚坚持自己化妆,并在演老、少唐铁嘴时连黑眼圈都特别定制;而岳秀清从1992年焦菊隐版《茶馆》开始就饰演小丁宝,从零开始练嗑瓜子、练抽烟……也许正因为有他们的磨戏,《茶馆》才得以在60年后依然被观众追捧,视为经典之作。

  冯远征饰演松二爷 1999年版起饰演至今

  曾宁愿跑龙套也不演松二爷

  冯远征回忆,在1999年建组宣布角色,听到由他来接替黄宗洛出演松二爷时很惊讶,甚至内心非常抵触,他竟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态“哪怕在《茶馆》里跑龙套,也别让我演这个角色了”。一周之后当他拿起电话准备继续据理力争时,刘锦云院长在电话另一头说“要么你就演,要么你就辞职”。冯远征现在理解当时的情况,“院长也有压力,不希望因为某些人的退出而影响其他演员。那时院里很重视复排,希望还是由比较年轻且有实力的演员来演,我决定尽力演好。”

  冯远征认为自己的成长深受在北京人艺85级学员班学习时林连昆先生教导的影响。那时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林连昆都会与学员们一起出晨功,分别进行各一个小时的台词与形体训练。在《茶馆》的传承上,林连昆、郑榕也教给了他们很多宝贵的表演和舞台经验。冯远征回忆99版《茶馆》开始复排时,单开场就被难住,焦菊隐当年设计开场时,连如何拉开大幕都有精心设计,“拉大幕”都有技术含量。最初排演开场时大家还很混乱,直到后来请郑榕老师来了一下午,开场被调得非常好看,冯远征说“当时剧组里的每个人几乎都受过郑榕老师的悉心指导”。

  兰花指、小碎步、拆点心都有派头

  林兆华导演要求当时的这批年轻演员表演完全遵从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风格,第一步就是先继承,先把老艺术家留下的好经验继承下来,第二步才是发扬。冯远征最初对“松二爷”这个角色的心结之一便是觉得自己无法在外形上找到和黄宗洛的契合点。从观看《茶馆》的录像开始,到读剧本、研究台词,揣摩当年黄宗洛怎样去演的这个角色后,冯远征在细节上做了很多独特设计,言谈间加入兰花指和小碎步以表现他的柔弱,喜欢摆弄物件儿,时不时拿着胡梳梳胡子以表现他是旗人,爱干净。特别是在观众津津乐道的“挂鸟笼子”一场戏中,冯远征有自己的理解,“过去黄宗洛老师创造了他自己的挂法,但我又不能一上来就很利索地挂上去。当时的松二爷已经岁数大了,走路不稳,他就会下意识地去找支撑点,但又难于掌握平衡,随即也就产生了些喜感。”类似的细节还有第一幕里——松二爷上场提着小布包,李三端个小盘儿上台,到松二爷打开布包儿,这一连串的动作设定表明那是他自己带来的小点心,体现当时他已经没落到在茶馆买点心的钱都没有了,但哪怕是自己带来的也要有个派头。

  2005年由于《茶馆》要到美国演出,美方要求剧目回归到“焦版”《茶馆》样式,因此“林版”就退出了以后的演出。冯远征认为,60年来无论从剧本还是剧目本身来讲都足以证明《茶馆》是个经典,但从培养演员的角度来讲,60年只用了两代演员还是有点儿少,有三代的话应该是最好。如果能有一个青年版的《茶馆》,这对未来会是个良好的铺垫,但目前存在一定难度。

  吴刚饰演唐铁嘴 1999年版起饰演至今

  跟前辈共用排练厅时不敢演

  吴刚从小就看过人艺的《茶馆》。进剧院之后,每次于是之等老前辈们排练时,他都会坐在大幕边一边看着。“《茶馆》是剧院的看家戏,一个演员能够演这个戏,那是荣誉,是不得了的事儿。”吴刚当时在人艺属于“小年轻”,在剧院最常做的事就是去排练场看前辈们排戏。“人家一进排练场没有什么瞎聊的,全聊戏,‘这段戏处理得对不对?’‘接口接得太快了,哦,再试试再试试。’然后各自找一地儿活动下身子,就等着开始排练。”

  复排这版《茶馆》之前,北京人艺为了培养青年演员曾经组织过一批新人,试图重新排练《茶馆》。吴刚至今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演员名单——谭宗尧演王利发,给吴刚安排的角色是庞太监。人艺最初有这个想法时,于是之等老前辈还在演着《茶馆》。在人艺一楼排练厅,前辈们排完第一幕,说让这些新演员在舞台上走一圈吧。所有的年轻演员都没敢上台。“先生们刚演完,我们谁敢上啊?”慢慢这个事也就算了。直到1999年,《茶馆》复排被重新提上日程,在人艺小剧场再次宣布了演员名单,吴刚扮演唐铁嘴。

  与张瞳聊完后决定“扬长避短”

  老版中唐铁嘴的扮演者是张瞳。张瞳最为人熟知的角色是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老刘“刘书友”。生活中张瞳和吴刚算得上是“忘年交”,并不像一般小辈对老辈称呼为“先生”或者“老师”,吴刚称张瞳为“张大大”,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吴刚也会问他,唐铁嘴要怎么演?张瞳就跟吴刚描述旧社会的风貌,讲那个年代的所见所闻。“张大大给了我很多建议,聊之前他怎么演戏,聊聊以前的人。”

  和张瞳不断地聊天之后,“扬长避短”成吴刚对自己的要求。“要想有自己的人物特点,首先得了解自己能发挥哪些特长。”吴刚的声音条件很好,在演绎小唐铁嘴时,他用高音把声线拔高,整个人物显得更加意气风发;在塑造老唐铁嘴时,声音沙哑,形态上也放慢。“我用声音的亮暗,把他的不同阶段区分开,而且要把距离拉大。”吴刚说,演戏不能光说词,词得说得地道,是那个味儿。在舞台上也得跟对手慢慢试,“表演在放松的状态下,才可能释放出不一样的表现。”

  演员哪天踏实了,戏就死了

  1999年林版《茶馆》首演时吴刚感到很紧张。“当时剧院的老先生台下坐一片,跟考试似的。来看你们行不行?”在吴刚看来,老前辈们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宽容。“他们知道这帮小子不行,很青涩,还有很多欠缺。但是他们心胸广,还是会鼓励大家。”

  直到今天,吴刚还在说他心里一直没底,不知道自己的表现算不算过关了,“这是一个群体,每一次演出心理状况不一样,处理的台词效果也不一样,不可能拿一个标准去演,你永远得适应此时此刻的现场。没有一天说你可以踏实了,如果那样,这个戏是死的。”

  当年坐在大幕边看着于是之演《茶馆》,吴刚眼中全是崇敬和向往。等到自己演上《茶馆》后,因为身在台上,很少有机会能再好好看一出人艺的《茶馆》。这次彩排时,吴刚特意多看了一眼最后三个老头的戏,心中都是喜悦,“我觉得演得真好啊。我前两天跟梁冠华说,胖子,你已经出神入化了。真的好,已经融进去了。这是不得了的事儿。”

  岳秀清饰小丁宝 1992年老版《茶馆》起饰演至今

  前辈告别演出时就演小丁宝

  跟其他的第二代“茶馆人”相比,岳秀清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1992年我就在十场告别演出里演了小丁宝。所以比较有幸,焦版、林版《茶馆》我都参加了。”

  岳秀清第一次演小丁宝时才刚毕业,接演之前由宋丹丹饰演小丁宝。回想起当时,岳秀清坦言自己稚嫩:“真不知道该怎么演,上台之前紧张得不知道自己应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岳秀清记忆中都是老艺术家们在人物创作上的执着,尽管他们已经很熟悉角色,但依然每天都能看到于是之等前辈拿着剧本一直反复地看,在台口前辈们都有一桌一椅一小灯,再沏一杯茶,每天没到开场的时候就坐在那儿。岳秀清每次经过都踮着脚走,“这种氛围给我很大的压力,其实也是动力。于是之老师总会鼓励我说‘多试啊不着急’,有了鼓励我就觉得这小丁宝只能演好。”

  嗑瓜子、抽烟从零学起

  人艺传递给岳秀清及当时年轻一代人的表演精神是“站碎方砖,靠倒明柱”,不论大小角色,都要执着磨戏。“我不太了解小丁宝所在的年代,但因为有演过小丁宝的吕中老师在,她能言传身教地告诉我,不会再让我从零开始。”从过去到现在(注:目前版本小丁宝一角由岳秀清和卢芳轮演),岳秀清一直在不断摸索如何更好地表现人物。

  小丁宝有一个经典动作,上场时“噗”地先吐一口瓜子出去。“其实观众不一定看得见,但对我来说,就是要让小丁宝有色彩。但我当时根本不会嗑瓜子,都是一点一点练出来的。”包括小丁宝抽烟,岳秀清也不会,直到有一天练到把自己抽晕过去,岳秀清才知道抽烟不能真往里吸。为了显得有范儿,她不光跟前辈们学怎么拿烟,自己也对着镜子一点一点地琢磨哪个角度拿烟更好看,拿烟的时候怎么坐更好看。“后来有朋友问我说:‘哎你会抽烟?’我说我不会啊。但我很高兴,这说明我已经练到一定程度了。”

  为创造人物坚持自己化妆

  对话剧演员来说,从化妆开始就已经进入角色了。岳秀清的丈夫吴刚在《茶馆》里饰演唐铁嘴,据岳秀清透露,吴刚在化妆上也很用心:他一开始的老年妆化得特别苍白、特瘦,要有黑眼圈,因为老唐铁嘴抽大麻。但是小唐铁嘴就不一样,要化红脸蛋,眉毛浓一点,头发弄成背头。两个角色虽然是同一人扮演,但是很容易区别开。

  “其实我们可以照着前辈演,但更多的细节比如妆要怎么化、动作要怎么演,其实都在于演员自己。”岳秀清眼中的吴刚是一个踏实、爱琢磨的演员。不管是老唐铁嘴还是小唐铁嘴,都能从中找到属于吴刚自己的东西。而且不仅是吴刚,人艺所有人都是自己化妆,这也是岳秀清眼中人艺跟别的团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我从来没叫人给我化过妆,因为我觉得别人化出来的肯定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人物。还有濮存昕和杨立新,那老人妆化的纹路一道一道的特别好,我觉得挺牛的。”

  《茶馆》如何接班?

  冯远征:继承并不意味着单纯地模仿,当时我就是被按照蓝天野的特形招进人艺的,但至今除了曾文清,我再也没有演过蓝天野演过的其他角色,包括相信剧院里肯定会有更适合去演松二爷的演员,更贴近于黄宗洛,但为什么找到我,肯定有原因。每一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演着演着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吴刚:演戏太容易了,是个技术活。但做一个能演好的“好演员”,最后拼的是文化,要有所敬畏。

  岳秀清:就目前来说,让年轻人把整个《茶馆》都接下来还不行。因为它是一个群戏,不管是喝茶的、或者卖耳挖勺的老头,都需要是一个鲜明的人物。年轻人还需要一个磨炼的过程。现在的年轻演员最大的不足有两点:一是缺乏经验,二是不踏实。现在话剧受到影视的冲击,比过去多了很多诱惑。其实拍影视和排话剧都一样,都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来演戏,这个原则是不变的。但是你在人艺的这个舞台上锤炼,可能进步得更快。所以还是要先耐得住寂寞吧,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