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存在违规项目,洞庭湖等5个国家重要湖泊水质仍为IV类及以下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6月19日,审计署首次发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审计报告,审计发现,9省份56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排污口等违规建设项目。
小水电过度开发 333条河流现断流
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审计署对长江经济带11省份2016年至2017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11省份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其中,重点抽查了59个地级市(区)。
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二是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情况;三是污染防控情况;四是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调整情况;五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实施和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报告指出,11省份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上述负责人介绍,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小水电过度、无序开发问题较突出,有的还形成了生态破坏。
中国是世界上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截至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有10个省份已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距仅100米,开发强度较大,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报告指出,5个省份“十二五”期间新增小水电超过规划装机容量,8个省份有930座小水电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6个省份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座小水电,7个省份有426座已报废停运电站未拆除拦河坝等建筑物,7个省份建有生态泄流设施的6661座小水电中有86%未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1017公里。
统筹治理不到位 洞庭湖水质仍存问题
污染治理方面,此次审计发现了多个问题。报告显示,长期持续整治的洞庭湖、鄱阳湖等5个国家重要湖泊,由于统筹治理不到位等原因,2017年的水质仍为IV类及以下。
“主要是总磷、总氮超标。”审计署资源环境审计司负责人表示,这体现了湖泊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有的湖泊由于入湖污染物长期累积,污染源头控制不够坚决,湖体与支流统筹治理不到位等,污染负荷依然较大,水质没有明显改善。
据悉,鉴于湖泊治理的情况,财政部2017年发文要求对水污染防治专项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并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审计还发现,截至2017年底,9省份的56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存在排污口、养殖场等建设项目;3省份的7个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71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断面水质超标。
除了污染治理,审计报告还指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大量结存、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在整改期限截止后依法向社会公告整改结果。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对小水电过度开发问题进行专项整改、关闭或拆除9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