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市政协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提出建议26条,涉人才培养、经济模式、成果转化等
新京报讯 (记者何强)如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这是中央交给北京的重大任务,也是今年北京市政协重点专题协商内容之一。
6月21日至22日,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召开第三次常委会,邀请阴和俊副市长作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常委到怀柔科学城视察,并围绕该协商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部分未到会的常委,通过远程协商机制,参加了会议。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市政协科技委组织委员通过学习、调研等形式,围绕该议题已提出建议26条,涉及人才培养、经济模式、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
特色研发机构可获学位授予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委员们调研发现,目前,在京央属大院大所大企业实力雄厚,但真正能为北京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资源有限,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市场的人才不足,现有资源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对此,委员们建议,要鼓励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培养人才模式,要支持有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获得硕博士学位授予权,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采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鼓励其与本研究领域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考核的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这意味着,研究生在大学修完理论课后到新型研发机构学习工作,以准课题负责人身份相对独立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研发机构可参照全职工作人员发放报酬并分享成果转化收益,按照学生理论与实际成果水平及成果转化效果,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探索双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总部经济曾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之一,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这种发展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委员们在专题协商过程中发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双总部发展模式更适宜于目前北京的发展趋势。
“可制定一套适宜设立双总部的企业架构标准,并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主要用于企业外迁以及吸引企业来京发展。”委员们提出。
记者了解到,依据注册地定义,企业总部实质上只有1个,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双总部企业架构:总部所有管理部门及销售中心在两个城市都有设置,总部印章在两个城市都有配备。
“一方面,外地的龙头企业来北京发展,可采取双总部形式;另一方面,北京企业总部外迁津冀及其他区域,也可以采取双总部模式。双总部模式可实现税收均分或依据实际情况协商,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北京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委员们建议。
出台配套政策促进成果转化
“北京企业有一些科研成果不愿意在北京转化,因为北京以及周边地区没有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产业链,而这个产业链比较好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如何解决?” 市政协委员赵会民提出了这个问题。
记者注意到,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成为此次常委会上讨论的焦点之一。
赵会民认为,要鼓励北京企业利用好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一起进行科技研究,有很多的成果就会在北京转化。
委员们还提出,要加快出台《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强与《北京技术市场条例》等相关条例的协同,着重突出北京成果转化地方特色和优势,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此外,委员们还建议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促进两种手段,促进央属和市属高校技术转移专业化运行机构建设,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引进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制定成果转移转化人员职称评审序列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