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老人指路亭是城市文明风景

  《新京报》报道,6月6日下午,汪维信工作室(原名北京站党员义务指路亭)不到12平方米的小屋子内,4位老人正在给来往的游客指路。尽管当天天气高温预警中,老人们仍然热情不减。19位平均年龄达68岁的老人,在街头义务为人指路,而且这一指就是11年,这种坚持不仅为很多人解决了现实困难,还展现出城市服务温情,可以说是北京的一处文明风景。

  这些老人是城市的原住民,不仅对周边地理位置了如指掌,对城市的道路和设施也十分熟悉。也就是说,他们掌握着城市的很多道路和公共服务信息,有时间,有资源,这就为他们指路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问路是火车站最常见的需求,一些人到达陌生的城市后,往往因为不熟悉环境而陷入到恐慌中,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结果,老人团的出现无疑可以解决他们的需要,这种服务不仅安全可靠,还可以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

  正因此,这些老人才会组织起来,创办了这个指路老人团,义务为需要的人指路。通过服务展现城市温情,提升城市文明,发挥余热。 □刘剑飞(市民)

  上老年大学不只是为了学知识

  各地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问题十分突出,名额既有限,又有老人入学了就不愿毕业,让许多老人想入学而不得,只好长年排队等座。不过,有媒体报道称,南京江宁区老年教育的情况,有两个特点令人耳目一新,一是教学资源丰富,使该区老人参学的机会比较多;二是允许老人长期上学,如报道中一位学员已经上了18年老年大学。

  如此,上老年大学不再是少数人的幸运机会,而成为多数人的晚年生活选择。老年教育不该仅仅是为了让人学某项课程、拿某本证书,而应该是给全社会的老年人提供一种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提升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以学习为基础,实现自我进步、高级娱乐、拓展社交等目的,提高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强化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人或许就不那么容易陷入“养生圈套”,或沉湎于空巢、无所事事的孤寂感。

  可见,老年教育的意义是超越个人的,可以实现很强的社会功能。 □吴云青(媒体人)

  大学教授遛藏獒打人,斯文扫地

  5月18日早上,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芮必峰在安大附中操场散放藏獒时,因琐事与路过此处的安大文学院退休教授顾祖钊发生冲突。芮必峰用拳头打了顾祖钊眼睛一拳,致顾祖钊受伤。因殴打他人,芮必峰被警方行拘10日并处罚款500元。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双方均承认了此事属实。

  虽然对引发冲突的原因,二人说法不一,但芮必峰在中学校园操场上遛狗,而且是大型禁养犬,却是事实。大学教授违法养狗、挥拳打人,当然只是其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问题,与“大学教授”这个符号没关系。尽管如此,一个大学教授出现如此低级负面的行为,难免让人惊愕。

  不管是芮必峰对饲养藏獒这种危险大型烈性犬的失德问题无意识,还是明知不道德而执意为之,这样的大学教授不禁让人“怀疑”。而大学教授养藏獒13年并常在校园散放,因为遛狗引发冲突、打人这件事,是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社会上不文明养狗问题之复杂,治理之难?这既值得关注,也令人唏嘘。 □马涤明(市民)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