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应客观理性看待地方农商行IPO失利

2018年07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金融观察

  

  如果证监会不严格要求,IPO上会通过之后,不良贷款大幅反弹,更会放大金融风险,过去通过IPO成功上市的地方农商行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显然,在这样状态下,地方农商行IPO失利也是让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事情。

  近期,多家地方农商行闯关IPO失利的消息传来。最新的一则是,据证监会最新消息显示,鉴于瑞丰农商行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原定于7月10日进行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97次发审委会议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此前,地方农商行掀起A股上市热潮,有其历史原因。当年,所有地方农商行都认为上市融资的机会来了,把IPO当作解决融资困局及弥补资本金不足的重要途径,纷纷向证监会申报IPO。当时,监管当局确实向地方农商行伸出了“橄榄枝”,事实上也有不少成功圆梦IPO者。

  此一时彼一时,客观经济金融形势迅速变化,证监会不得不开启资本市场严厉监管制度。新一届发审委IPO严格审核,过会率大大降低。2017年共479家IPO企业首发上会,380家过会,86家被否,7家取消审核,6家暂缓表决,当年IPO过会率仅有79.33%。

  2018年上半年,审核更加严厉,企业过会率再次大幅下滑。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118家IPO企业接受了发审委的审核,其中58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只有49.15%。严厉的政策之下,地方农商行试图通过IPO上市融资的行动,陷入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态。

  在这样的IPO历史转折关口,地方中小农商行对待IPO的心态逐渐变得复杂。有抱侥幸心态的,也有临阵脱逃的,也有持无所谓态度的。那么,地方农商行IPO失利原因到底在哪?

  首先,不良贷款是IPO最核心的问题。不少IPO中的地方农商行,关于其不良贷款依然处于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状态,这应该是证监会IPO上会的最大禁忌。

  而且,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地方农商行信贷经营环境普遍有恶化趋向,压缩和控制不良贷款承受了较大压力。如果证监会不严格要求,IPO上会通过之后,不良贷款大幅反弹,更会放大金融风险,过去通过IPO成功上市的地方农商行就存在这样的现象。显然,在这样状态下,地方农商行IPO失利也是让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事情。

  其次,申报IPO的地方农商行应确保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如果存在瞒报、虚报等欺诈包装上市行为,一旦被证监会查处之后,所付出的成本将更大,所受到的惩处也将会更严厉。今年IPO成功过会的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长沙银行、江苏紫金农商行等四家银行的不良率问题、贷款重组问题、不良贷款五级分类问题都屡屡被证监会发审会重点提及。显然,如果不能做出合情合理的科学解释,这四家银行是肯定无法通过IPO的。

  然后,受到国内外各种综合因素影响,在经营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地方农商行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经营效益有所下滑,不良贷款有所上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都呈下降态势,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这也是证监会考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信息披露,多家地方农商行资本充足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一级资本充足率连续下滑,是国内其他意欲IPO的地方农商行存在的“通病”。

  尽管如此,我们对地方农商行IPO失利的事实还应客观理性看待。这其实是尊重资本市场规律、增强资本市场敬畏之心的自然表现,同时也是确保地方农商行上市之后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所应该付出的“代价”。

  □莫开伟(知名财经评论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