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明大义
跨大西洋关系全线动摇的关键原因在于,当面对新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的内外困顿时,双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7月11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以来第五次造访欧洲,第二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
与一个多月前的七国集团峰会上留下的那张“六国规劝特朗普”的照片相同,此次北约峰会也被捕捉了足以充分点题的场景:在北约各国领导人合影并观看飞行表演时,几乎所有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面朝一方时,唯有特朗普的视线执拗地投向了另一方。如此戏剧性的一幕,足以映射出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或者说美欧之间的南辕北辙。
7月10日抵达布鲁塞尔后,在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举行的早餐会面上,特朗普就提出了目前美国在北约框架下所担负的职责“不公平”“不符合美国纳税人利益”。这种以国内事务逻辑弥散到国际舞台的民粹逻辑,显然无法让“各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北约其他国家买账。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北约的最大嫌弃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按照美国的主观设定,北约原本就是在冷战大背景下对抗苏联的产物,本质上是美国的战略工具,所以美国当然要冲在前面。而在后冷战时代得以延续的北约,却慢慢变成了美国的负担,成了为其他成员国安全埋单的“赔本买卖”。
急于纠正如此吃亏的心态其实已存在了很长时间,至少奥巴马政府就曾在2014年给北约各国下达了以10年为限将军费占据GDP比重提高到2%的指派任务。而对于“美国优先”面前无盟友、利益面前无规则的特朗普而言,奥巴马的宽限显然太过“慈悲”,他要尽快通过施压方式要求各国达标。
但关键症结之一在于,对大多数欧洲国家而言,福利社会项目支出已占据了重头戏,而在所谓“渐进预算”,而非“零基预算”的原则约束下,将军费短期内迅速拉升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在如此悖论下,以3.6万亿美元GDP位列全球第四的德国自然而然成了矛盾的焦点。根据2017年的统计,德国的军费占据GDP的比例仅为1.2%,而如果提高到2%的水平,就意味着将增加将近290亿美元的军费支持,可以解决掉特朗普要求的补足总经费,即1029亿美元的四分之一。这也是特朗普对德国火力全开的原因所在。
在军费分担问题上,特朗普不惜以退出北约为要挟,的确让某些国家暂且被迫随之起舞。但与去年相比,特朗普要理顺的议题不仅仅是军费和气候变化议题,又加入了贸易战的纷争与伊朗核协议的存废拉锯。而在这些议题上,美国无疑将更为孤立和冒进。
本质而言,跨大西洋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乃至价值观领域的全线动摇,关键原因在于,当面对新世纪以来的西方世界的内外困顿时,跨大西洋的双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欧洲更多国家希望采取抱团取暖的多边机制,而美国则重新上演了从历史中走来的“美国例外”的老剧目,开始以自身利益需要来强拆现行规则与秩序。
不同方式的选择,注定了南辕北辙的必然。可以预见,在一片抱怨与谴责声中,特朗普政府所要改造的“北约”正在失去得以存在的最根本基础,跨大西洋的裂痕正在令北约逐渐走向“失约”的未来。
□刁大明(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