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文娱新闻·作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文娱新闻·作品

李健镛首次中国个展亮相798佩斯画廊北京空间,回顾半个世纪创作实践

韩国行为艺术教父北京画“心”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身体描绘76-3》
“身体描绘”系列是李健镛将日常行为表演引入了绘画。在“76-3”系列中,他背对画布站立,以肩为轴心,左右手分别拿着画笔蘸上颜料,在画布上留下行进的轨迹,让身体在行为表演中去探索自身的局限。他认为,身体就是理解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核心。
1971-2018,树,红土,碎石,沙,水泥,现场装置,150×150×370cm含底座

  7月14日,酷热。798佩斯画廊北京空间西面的一面墙边,人群围了好几层,墙上是一张画布,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人背对画布,以肩膀为轴心,画下左右手自由摆动留下的轨迹。

  这位老人就是76岁的韩国观念艺术家李健镛——韩国前卫艺术团体“空间与实践”的创始人、“韩国前卫艺术协会”的领军人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以简洁而发人深省的行为艺术表演作品为韩国前卫艺术运动注入了精神力量,被誉为“韩国行为艺术教父”。

  此次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除了展览开幕当天的行为艺术表演,还展出了绘画、雕塑、影像、特定场域装置等作品,回顾其半个世纪以来在观念艺术中的创作实践。展览将展至9月1日。

  【人物故事】

  7岁画出租车,被母亲打了下头

  李健镛父亲嗜书如命。家有藏书一万多册,包括很多文学类、人文学的书。因此李健镛从小就接触过东西方哲学类书籍,包括后来对其艺术创作产生影响的维特根斯坦、梅洛·庞蒂、庄子等人的著作。

  李健镛回忆父母亲吵架,母亲对付父亲的办法,就是从书房里拿本书从窗户口扔出去。李健镛仅搬过一次家,还记得那次搬家,光装藏书就用了5辆大货车,而家里其他所有家当仅一辆小货车就装满了。

  李健镛对艺术最初的印象,来自7岁时小学课本里有张出租车的图,母亲让他照着画一个,李健镛尽其所能画了一张却被母亲打了下头。“母亲觉得画得很差,那时我就感觉到画得一模一样真的很难”。

  为了学艺术,考试故意交白卷

  初中李健镛就开始画画。他画写实的作品总能得奖,但一旦随性而画就名落孙山,他开始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

  后来他常去法国、德国在韩国的文化机构找资料,开始接触西方的艺术思潮,了解到画画并不就是写实的作品,艺术也并不是模式的东西。

  那时开始,李健镛就考虑去法国学习艺术,但是母亲不同意,她希望李健镛长大后能当医生,所以主张他念普通高中。

  为了能去读艺术学校,在初中考试时李健镛故意交了白卷。“我当时就是不想上学,打算去法国文化中心学法语、去留学。”最后是母亲哭着不让他去留学才作罢。高中毕业后,李健镛进入了首尔弘益大学美术系学习西方绘画。

  给身体做限制,将绘画引入行为表演

  李健镛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行为艺术表演,从1975年后的五年间他连续创作了约50个行为事件性作品。

  早期代表作《吃饼干》中,他坐桌前每吃一块饼干就会在手臂上绑一节夹板。当手腕、手肘、肩膀等关节都被夹板固定后,“吃饼干”这一行为变得越来越难。这个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当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后,人们将面临的困境。

  1976年开始李健镛将绘画引入行为表演当中。“身体绘画”系列成为他标志性的作品,此次北京现场表演的作品就是其中一个,他有意给身体设置各种条件和限制,在行动中绘下身体的“自画像”。比如《身体绘画76-1》,他站在一块与身高一致的木板后面,手臂越过木板一笔笔在木板正面作画,直到触手可及的区域画满后,他将涂满的部分锯掉,如此反复。当整个木板被涂满后,他将所有被锯掉的木板重新摞起,复原出与自己等高的“画作”。

  【作品解读】

  《身体项》

  这是李健镛的成名作,也是他日后创作的根基。借助泥土、树木这些自然材料,李健镛挑战了观众对于什么是艺术,什么样的作品适合在美术馆展览的固有观念。

  最早创作这件作品是1971年,不过早在1969年他就想做这件作品,只不过一直找不到理想中的树。上世纪70年代初,韩国开始兴建高速公路,在首尔到釜山的高速公路上,他找到了想要的那棵树。“可能观众看到这件作品会惊吓,可能他们会思考美术是什么,可能他们会认识到美术其实不只是绘画、雕塑等那些他们熟悉的表现形式”,李健镛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建为 所有图片由佩斯北京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