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评价赚钱”?不值当

  据报道,消费者李女士表示,自己在网购时经常会参考他人评价。但最近却经常在评价图片中看到“+V优惠券”、“领券购物”等字样,引导顾客在其他社交网络添加好友。添加好友后,对方真的会给她优惠券,同时引导她在另一网站上搜索低价商品,甚至自己做“评价赚钱”的买卖。

  好评率高的商品,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差评率高的商品,消费者则会弃如敝履。正因如此,有些商家才会花钱或利诱消费者给好评,进行虚假评价,来误导其他消费者。其本质就是虚假评价。而消费者做“评价赚钱”的买卖,也就成了虚假评价黑色利益链的一环。

  根据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当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时,广告经营发布者将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别以为卷入虚假评价利益链是小事,这可能涉嫌违法。作为消费者,为了一点小利为卖家背这锅,也不值当。

  □戴先任(市民)

  “挂面喂猴”背后是“破窗效应”

  据报道,近日有市民发现,在北京动物园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展区,不少游客用挂面投喂里面的动物,通过小小的透气孔与笼内动物“互动”。记者探访发现,确有游客专门携带挂面去投喂动物,动物园管理员表示,类似情况时有发生,他们见到会及时制止,但依旧有人不听劝阻。

  游客拿随身零食投喂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但这么多人专门携带挂面前去投喂猴子,颇令人费解。管理员说,“挂面喂猴”出现于2016年,开始只是个别人,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天天都有。

  为防止游客投喂,近几年,园方将很多饲养动物的笼子都换成了玻璃窗,但玻璃窗需留有透气孔,哪怕只有几毫米宽度,也成了游客投喂的“窗口”。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破窗效应”。

  鉴于此,涉事园方不妨针对这种群体性行为的特点,采取更加严厉的防范和处罚措施,像黑名单机制和游客举报奖励机制,就值得参考。

  □陈广江(媒体人)

  别被名不副实的夏令营给骗了

  今年暑假,打着博物馆、传统文化旗号的“游学”“夏令营”活动不少,且大多收费不菲。据报道,这些听上去很高端的游学项目鱼目混珠,靠网上内容拼讲解词,只要“动手”就标榜“工匠精神”,甚至蹭着免费资源“收费游学”……

  “博物馆游学”,一听名字就显得很“高大上”,难怪许多家长喜欢,但很多孩子却不以为然,纷纷吐槽。有些去过的学生表示,有些所谓的讲解,就是照着文物说明牌照本宣科;还有些则是在瞎讲,荒谬得很,让人云里雾里。

  可见,家长也被这些“高大上”的夏令营名字给迷惑了。这些名不副实的夏令营浪费钱不说,更是浪费孩子时间。在此也劝家长,给孩子报夏令营前,不如先问问孩子兴趣,也可以参考传统的口碑好的夏令营,谨防上当。

  □苑广阔(职员)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