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书评周刊·儿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书评周刊·儿童

松冈达英 74岁,还是可以跟着金龟子飞起来

2018年07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松冈达英
1944年生于日本新潟县长冈市,从小喜爱昆虫,24岁出版了第一本以自然为主题的绘本,一生都投入到了观察昆虫和创作绘本的工作中。松冈达英擅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画笔描绘出神奇的大自然。
《变成了青蛙》
作者:松冈达英
版本:蒲蒲兰|连环画出版社 2018年6月

  在“滚蛋谷”脚下,一个淘气的日本小男孩轻轻捅开一堆太阳烘干的马粪,蚂蚁四窜,蚱蜢跳脚,几只不知名的小昆虫也立马飞窜。在这次和中国小读者一同进行的自然观察中,这个精通昆虫细微差别与科属、习性的小男孩捕到一只铜花金龟子。他就藏在日本科学绘本作家松冈达英的身体里,跟随新作《变成了青蛙》一起来到中国。“而且他更活泼了”,74岁的松冈达英说,“今天看到一只有橘黄色翅膀的很特别鹤顶粉蝶,可惜没捕到,可我已经开心得连工作都忘了。”

  近几年,国内掀起一轮补课式的博物热,许多成年人热衷辨认宫崎骏电影、“旅行青蛙”游戏场景中绘制精准的植物虫鸟,从中发现“惊喜”。而能让这些“惊喜”自然而然埋伏其中的原因之一,正是松冈达英等自然绘本作家在几十年前就帮日本儿童开启了完整的自然教育。这次,“雨蛙爷爷”的造访不仅给中国的孩子们带来了新故事,也给了大人们一次重新与昆虫打交道的契机。

  ●大自然完全免费,随便去玩吧!

  和松冈达英碰面要做好被他“识别”和“挑错”的准备。这位昆虫达人性格虽腼腆,却会一眼看出某只挎包上翠鸟爪子的图案印错,或远远认出某位听众胸针上的图案是“龙眼鸡”(一种长鼻蜡蝉)。自然与虫鸟在松冈达英的生活中从不稀奇。

  松冈达英的绘本在十年前就被陆续引入国内,最能代表他自然教育理念的包括《雨蛙老师的趣味自然课》与《和雨蛙爸爸一起去采集昆虫 初体验》等,“雨蛙爷爷”这个称呼因此得来。“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昆虫的”,松冈达英自信地说,不同国籍的儿童都能跳入绿色池塘或来到野莓教室中,享受自然的乐趣。

  尽管绘本面向儿童,书中的科普部分都是写实的昆虫与植物素描,这背后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绘画技巧。成就它的是松冈达英的故乡长冈市。童年时代,那里有山有海,河川尚无混凝土护堤,小伙伴们一年到头都在河里玩、山上跑,四周总飞着蝉、蜻蜓、独角仙等昆虫。每当输掉一场架或遇到烦心事,追着昆虫跑或看看地上爬的蚂蚁,还是孩子的他就会“被自然拯救”。

  绘画技巧就在这种自然玩耍中磨炼出来,漫长且细致的观察让他能灵动地抓住昆虫的精确特征。24岁,他出版了以自然为主题的首个绘本,并用第一笔稿费带着夫人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去追世界上最大的凤蝶和鸟翼凤蝶,由此开启了从青年到中年,足迹遍布阿拉斯加、中南美洲、非洲的自然探索之旅。

  “我在上世纪70年代就来过中国,那时田地还很多”,谈到这次来中国的感受,松冈达英感慨说,“现在人类痕迹越来越多,人们看起来脚步匆匆,无心观察自然”。无论在珠海、厦门还是武汉,演讲开场松冈达英都会说,“我是个画画的,对演讲并不擅长,所以接下来我会一边画画一边和大家分享”。结束时又都会鼓励中国父母“淘气”一点,翻块石头看看虫子,数数它们有几只脚,由此引导孩子走进自然,并一同在自然教育中感受简单的喜悦与充盈。

  “你知道吗?我们家附近的水渠里,有一对甲鱼夫妇,我每天都去打招呼”,现在,松冈达英每周还会到附近的池塘或森林观察自然,“大自然是完全免费的,它无私敞开怀抱,随便去玩吧!”

  ●地球也有残酷艰辛的一面

  一走近孩子们,松冈达英就好像又变回了小男孩。他口袋里放着口琴,时不时吹起,应和着孩子们欢迎他的“呱呱”喊声,仿佛大家都来到了雨蛙老师和昆虫朋友们生活着的那片绿色池塘,年龄、语言的障碍不知不觉消融了。

  《变成了青蛙》就是他在深圳一座池塘边偶得灵感后创作的。两年前,松冈达英在深圳和小读者们一起到池塘边,关掉手电筒静静地听蛙与蝉的音乐会。那时对昆虫蛙类尤其喜爱的五岁小女孩粉粉给松冈达英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在家中发现蜘蛛丝毫不怕还会捧在手中细心观察的小姑娘,之后“跳”进新书中,变成一只梳着齐刘海、擅长侧手翻的小青蛙,为帮助池塘里的小蝌蚪们展开施救行动。

  变成青蛙的小女孩给自然与地球带来希望,这个故事不仅有趣,也传达着松冈达英完整的自然观:我们生活所在的地球也有残酷艰辛的一面。

  50多岁时,松冈达英经过漫长的海外自然观察之旅后重归故乡,但童年的山川河溪已在日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失去过往模样。在能俯瞰小山丘的川口町,他寻回年少时与自然共处的频率,并动手搭建了一座叫做"Green House"的工作室。这里不仅藏有昆虫标本,还收留着他散步时从海边捡回来的漂流木。

  而工作室不幸在2004年新潟县中越地震中遭受重创。新闻报道中记录了当年10月2000多人受伤、1057处道路受损、89处山体滑坡等惨痛的灾后情况,松冈达英则记得,“大家因地震惊慌失措,但是蝴蝶和蟋蟀还是那么冷静,花儿依旧照常盛开”。新作《鼹鼠博士的地震探险》中,他希望让更多父母和孩子了解地震灾害和地球的构造,同时了解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伙伴。

  “大家觉得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温柔的星球吗?其实地球既有它美丽温柔的一面,也有它作为大自然非常残酷、非常艰辛的一面”,松冈达英说,但正是这些“灾害”形成了山川、大海、山谷,我们应该以完整的自然观去认识这颗星球。

  此时,这颗星球上,滚蛋谷捉虫的活动就快结束,松冈达英拿出画笔开始勾勒金龟子的模样。在燥热的南方盛夏,“雨蛙爷爷”反倒让人想到谷川俊一郎诗中的句子:“妈妈/小河几岁了?/小河永远和年轻的春天同岁”(彭懿 译)。70多岁的松冈达英身上已装着心脏起搏器,却还可以跟着一只金龟子自在地飞起来。

  ■ 对话松冈达英

  昆虫让我的人生更充裕

  新京报:你和中国小读者一起兴致勃勃地做了自然观察,担心他们长大后会变得害怕昆虫吗?

  松冈达英:这种事在日本也很多,小时候喜欢昆虫的人长大后开始害怕了。但当你做了父母后,你会愿意把这个世界分享给很有好奇心的孩子。这时大人又可以变回孩子,趁机融入孩子的心情中,克服恐惧去观察一只毛毛虫。

  新京报:你对昆虫的喜爱始终如一,现在观察昆虫与儿时追虫玩的感受一样吗?

  松冈达英:小时候是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昆虫,长大后学到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从事相关的工作,还去世界各地观察昆虫,当我充实知识后再回到儿时生长的土地上,过往很多不知道的事情都豁然开朗。那时人再看真实的世界,会有曾经未获得过的感动和欢喜。

  新京报:很多人并不舍得把爱好发展成工作,你却把对昆虫的爱作为插画、绘本创作的灵感来源,而且创作高效,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啊。

  松冈达英: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作家的创作过程充满纠结和痛苦,但创作对我来说很轻松,因为当我走近草丛,所有的昆虫都会争着跟我说,“快把我画成绘本吧!”我想把这些与昆虫相处的乐趣分享,想把看见的都画出来,所以画的速度也很快。

  新京报:这些画中也有人类和科技的痕迹,比如雨蛙老师用牛奶盒做成小船,最新日版《蚂蚱机器人的探险》中出现了仿蚱蜢滑翔机,这些细节传达了你对人地关系怎样的态度?

  松冈达英: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人类需要用动物朋友的眼睛观察世界,考虑如何共生共处。比如人类的“窝”可以是房子、汽车等,动物的窝则大多取自自然且能重回自然,人类也应在探索自然时思考如何生产和使用更多可降解、可回收的东西。

  新京报:很难想象一个带着心脏起搏器的74岁老人还在捉昆虫,昆虫对你而言有多重要?

  松冈达英:一只小昆虫激发出求知的欲望,了解它的过程中又会发现很多新的昆虫,产生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不是与其他人相比,而是相对那个可能没爱上昆虫的我,昆虫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充裕了。

  新京报特约记者 孔雪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