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古城“守”艺人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8年7月15日,丽江古城,木欣荣在他的木雕店内。
2018年7月14日,丽江古城,尹刚在他开设的陶艺店铺内。
2018年7月14日,丽江古城,木华在他开设的铜铃店铺内。

  7月15日下午,老木艺术空间里,游客进进出出。主屋摆放着一米多高的木雕,有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老木一直不舍得卖。

  老木的妻子阿俊很喜欢一个叫作“举起你的面具”的木雕。木头中间的空心部分被雕成一个嘴巴,背后有一只手,举起一个面具,“现代人,敢不敢举起自己的面具?”阿俊说。

  老木和阿俊相识于1999年。当时,老木在四方街开了一家木雕店,阿俊是个游客,就住在老木店铺斜对面。“他的门口摆了三四个一米多高的木雕,都是自己创作的,很有个性,很吸引我。”阿俊说。

  老木不善言辞,天天雕刻;阿俊当过导游,擅长与人打交道,夫妻俩一人创作,一人经营,老木的店渐渐有了起色。

  那时候,老木的店里主要卖一些小物件,一对对的小木雕、风铃,价格从二三十到几百元。2011年以前,生意很好,一个暑假可以卖十几万。“2005年最好卖,一个黄金周就卖了三万,一年的房租就有了。”阿俊说。

  古城的房租一年比一年高,老木的店搬过两次,也曾两次退出古城,直到2016年,回到现在的老木艺术空间。

  古城里的原创艺术品店越来越少,这让阿俊感到尴尬,再次萌生退意。但丽江古城管理局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提出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补贴。

  从2008年起,丽江古城管理局每年从丽江古城维护费中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当地的文化产业。其中,就包括补贴一些本土的原创手工艺者,或给予公房房租减免。

  东巴土陶手工艺者尹刚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尹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0年,他把自己的土陶店搬到五一街兴仁中段。尹刚租用的就是政府的公房,享受了房租减免,一间十多平米的店铺一年只需要七八万,旁边类似店铺已经要27万。

  “政府知道我们这种手工的是做不大的,不像那些机雕的,可以批量生产。”尹刚说,有时候,他雕刻一只小乌龟要花六七个小时,拿回去柴窑里烧,头就断了,之前的工作白费了,“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

  尹刚的店里,都是一些陶土做成的小挂件,“现在还去做那些大的瓶瓶罐罐没人要的。”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尹刚现在也不怎么雕东巴神偶,“外地人看不懂,会觉得很怪。”他喜欢雕鱼,在纳西文化,鱼象征吉祥,在汉语里,也有“年年有余”的说法,既与纳西文化相通,又贴近大众。

  纳西传统的男神女神雕在陶土上,遮住右边看,有个大嘴巴,眉心上是太阳,就是男神;遮住左边看,眉心上是月亮,就是女神,“但你跟人说男神女神谁懂啊。”尹刚干脆把它命名为幸福平安脸谱。

  尽管这两年尹刚的收入也有些下滑,但他认为,旅游的发展还是给一些传统手艺人带来收入和传承的机会。“有人来才会有商机。”

  纳西民族画家木华也享受了房租优惠,他的店铺与尹刚的店铺相隔50米,房租一年不到5万元。他的店里挂满了铜铃,人一走过,便发出清脆的铃声。铃铛下面系着木牌,上面画着东巴图。“在东巴祭祀时,铜铃是摇的,木牌插在神偶前面,我把两个结合在一起。”

  铜铃是木华找当地的打铜人定制的,木牌上的东巴画则是他自己画的。木华从1996年开始画东巴画,在丽江小有名气。

  2015年,他把自己画的一套东巴吉祥八宝字画和东巴祝福语字画注册了版权,之后,铃铛木牌上的画就都是直接印刷,“年纪大了,这样画太累了。而且,现在印花的色彩多样,游客更喜欢。”木华说。

  木华也觉得,这几年生意没有之前好做了。营业额从最高的每天两千减半。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回头客还不少,有些游客在店里买完后,回家还会通过微信再购买,“这一块,一个月还能卖个四五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景收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