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新食品周刊·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新食品周刊·封面报道

美好秩序 治理先行(2)

2018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新京报食品秩序治理论坛举行,并发起《美好食安秩序宣言》

2018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刘兆彬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
●阿拉木斯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胡颖廉
刘俊海
臧宝清
刘晓飞
鲍才胜
谷铁峰
胡颖廉
阿拉木斯
洪涛
羊凯
贾娅玲
孟凡鹏

  (上接B09版)

  ■ 主题演讲

  刘兆彬: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的核心是社会共治

  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进行“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主题演讲时认为,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核心是社会共治,呼吁消费者、企业、政府等七大类主体形成合力,真正发挥治理效能。

  食安治理要遵循四大原则

  “中国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则应当遵循‘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发响应、事后改进’四大原则。”刘兆彬坦言,我国目前在事先预防和事后改进方面仍有不足。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出台,从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注册准入、记录、认证等多个角度明确提出多项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在刘兆彬看来,在事先预防体系中,首要是建立和完善食品的可追溯体系,要做到食品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真伪可辨,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治理。

  “最重要的是事后改进。”刘兆彬认为,目前我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规律、原因等深刻分析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社会共治体系尚需完善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我国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6.8%、96.8%、97.6%,逐年提升。刘兆彬对此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现代化治理体系还不完善,突出表现为尚未建立起社会共治体系。

  刘兆彬提到,2007年-2016年十年间,通过各类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和案件大约为25.6万件,平均每天70起。此外,假酒、保健品违法、校园周边5毛食品、网售自制食品等安全问题也较常见,仅2017年保健品违法案就多达1.2万件,涉案金额达3.6亿元,形势依然严峻。

  刘兆彬认为,尽管新食品安全法提出了社会共治理念,但对社会共治的主体、权利、机制、平台、保障、方法等尚未细化,目前的社会共治还处于“只有原则没有具体的措施”的阶段。要重点培育客观、公正、独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只有消费者、企业、政府、舆论监督、行业自律、专业独立机构、司法机构七大类主体能够各司其职、各定其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效能,真正完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

  阿拉木斯:网络食品安全销售需明确“平台”定义

  就“互联网背景下食品行业新业态的规范治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认为,网络食品销售环节如果不能明确“平台”的定义,互联网企业的法律责任认定及食品安全治理都无从谈起。

  三要素判断“平台”定义

  网售食品出现问题后,一些互联网企业往往以自身只是平台提供方为由逃避责任,明确“平台”定义对落实网络食品责任至关重要。

  阿拉木斯说,可通过三点来判断一家互联网企业是否为平台提供方:第一,不直接给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仅给买家与卖家提供一个交易环境,为买卖双方服务;第二,在卖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论对商品还是信息,平台没有进行编辑、整理、加工;第三,没有从某个特定交易中获得直接利益,如提成。

  “只有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互联网平台。这样分析下来,共享单车之类的就不是平台,所以不能以‘平台’为由推托责任。”阿拉木斯说。

  “交替通过”原则处理线上线下关系

  据阿拉木斯透露,全国人大正审议电子商务法,今年6月已三审,预计今年还将进行四审,其中涉及大量的食品网络销售问题。“线上和线下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到底是倾向于技术进步还是保护传统行业的利益,本身就是非常难的问题,这涉及网络食品销售能否在规范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针对线上线下食品关系的处理,他还提出可比照公共交通中的“交替通过”原则。

  论坛聚焦一

  商标侵权影响食安 企业应积极维权

  在“食品法制型治理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认为“三局合一”改革填补了以往食品安全治理的盲区,而真正做好食品监管依然要靠社会共治来实现。

  同时,包括鲍师傅、答案茶、江中猴姑在内的多家食品企业近年受到恶意商标侵权困扰,山寨品牌潜在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专家指出,商标侵权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面对恶意侵权,企业可以通过商标异议制度、无效制度等积极维权,也需要借助法律、监管、行业、媒体等多方共治。

  “三局合一”填补监管盲区

  对于“三局合一”的机构改革,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三局合一”填补了食品安全监管盲区,但由于农产品安全还涉及农业及环保部门,因此不能过于乐观,建议打造一个24小时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

  北京市律师协会商标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东卫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晓飞对此表示认同。他补充说,此次改革减少了以往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督等问题,而真正做好食品监管还是要重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力量,实现社会共治。

  商标侵权影响食品安全

  在探讨食品治理体系建设的挑战时,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均提出,商标侵权及山寨品牌带来的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真正的鲍师傅门店全国不足40家,但假冒门店已有1000多家。”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现场坦言,近两年鲍师傅打假维权“力不从心,相当困惑”,担心自己的企业因此被别人吃掉,希望监管部门对假冒侵权重拳打击。

  深受商标侵权困扰的答案茶联合创始人谷铁峰也表示,山寨门店在原料使用和操作方面均对答案茶品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并不是为了促进行业的繁荣和发展,而是套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有的山寨门店操作不合规,茶盖上出现未知絮状物、风味不能保证等。

  类似的现象在其他企业也经常发生。比如今年4月,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就将合肥一家便利店和宿州尚品萱食品厂起诉至法院,认为两被告生产或销售与江中“猴姑”商标近似的产品,要求其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今年7月,合肥高新区法院一审判决该便利店与尚品萱食品立即停止侵权,尚品萱公司赔偿江中猴姑的经济损失10万元。

  刘俊海对此表示,商标侵权是违背诚信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对消费者造成困扰,使人误以为购买的是正规产品。比如江中猴姑饼干,正规企业的证件齐全,能把控食品安全风险,但山寨产品就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猴姑”和“江中猴姑”是江中旗下公司依法申请注册取得的商标,应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但现在的确存在“李逵干不过李鬼”的不正常现象,这不仅会造成消费者的财产损失,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人身权益、健康权益。

  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臧宝清也认为,商标侵权产品会抢占市场空间,同时造成消费者误认误购,给品牌带来损伤。

  企业应提前防范商标抢注

  对于商标恶意抢注及侵权行为,刘晓飞认为,品牌对于食品企业非常重要,也容易受到不法商贩的关注和抢注。如江中食疗已拥有“猴姑”和“江中猴姑”商标权,但由于猴头菇或猴菇本身是一种原料名称,其他企业在使用时会故意将自家品牌字体做得很小,放大突出使用“猴菇饼干”几个字,实际上就是攀附“江中猴姑”品牌,构成侵权,因此建议企业积极维权。

  “这些企业沉迷于改谐音字、字体做模糊处理,短期赚点快钱,没有创新,得不到长远发展”,江中食疗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江中食疗在全国范围起诉了49家侵权“猴姑”商标的厂家,12个案件已判决,均是江中食疗胜诉,其余案件仍在各地法院审理中。江中食疗称,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诉讼维权,但市场上仿冒侵权产品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诉讼时间很长,很多侵权厂家利用各种手段拖延,一边打官司一边生产仿冒产品;二是对侵权仿冒商标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举证很难,只能依靠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判决侵权赔偿金额,而这类赔偿金普遍不高,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获利,希望国家能加大对商标侵权案件的司法保护力度。

  对于侵权行为,臧宝清支招说,商标法有一系列制度去维护真正权利人的权利,企业可借助商标异议制度、商标无效制度等维权。此外,商标法一项基本原则为诚实信用,如商标在先使用有一定影响了,别人再去注册,构成不正当抢注,商标法有相应的法条规制,商标权利人一定要把现行法律用足、用好。

  她还建议,即使2020年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将从目前的9个月缩短至4个月,商标抢注和争议问题依然会存在,因此建议商标使用人提前做好布局,“市场未动,商标先行,这是最起码的,一旦发生抢注,后续去维权困难非常大。”

  刘俊海则建议,要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行业自律体系、监管体系、司法救济体系、消费者维权体系、媒体监督体系。对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造成的影响,需要多方共建行业标准,标准倒逼法律、媒体全程监督。

  论坛聚焦二

  用大数据技术来治理网络食品安全

  围绕“如何提高网络食品安全治理的有效性”这一话题,与会专家认为,大数据打假、网络技术监控可使整个食品销售体系更加透明可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维护网络食品安全中,平台方应发挥更多作用,在自建监管体系处罚问题商家的同时,还要与政府监管部门积极协作,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的监管创新。

  网络技术促进食品安全

  对网络技术在提高食安治理的作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表示,目前不少平台在进行大数据打假,即用大数据分析来锁定生产者、销售者以及线上线下的链路和渠道。这使整个销售体系更加透明可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也认为,目前包括食品标准、追溯体系以及整个产品生产技术在内,都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积极作用下变得更加科学化。

  百果园正是通过互联网优势构建可控的产业链。百果园京津区总经理孟凡鹏表示,检验产品好坏的标准是好吃,这源于安全、稳定的种植环境。百果园在种植源头、种植基地通过互联网手段把控水果的安全标准,在全球发展近300个种植基地提升种植标准,并建立了高标准的配送服务。

  饿了么食品安全总监贾娅玲则提到,通过风险点的分析,饿了么对配送环节从数据支撑,做了配送箱清洁消毒一系列标准流程规范。

  平台需承担更多责任

  在网络食品安全责任划定方面,与会专家认为,第三方平台需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自建监管体系来制约商家的无序发展。

  洪涛说,网络平台起到的监管作用比相关部门还要大,可以把更多责任给到平台。比如平台方对优秀门店可辅助发展,对于害群之马则可通过关店进行处罚。

  对于网络平台承担的责任,中粮我买网高级副总裁羊凯表示,中粮我买网的溯源体系在生鲜领域做到可视化,从物流冷藏车温度、装卸标准、GPS定位等保证全程冷链可控。同时,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与国内产品做到“同线同标同质”。中粮我买网还打造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在保障食品安全时还保障应急供应。

  线上线下监管联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食品年销售额已逼近10万亿元,线上线下监管联动,政府与平台间的协同效应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饿了么食品安全总监贾娅玲表示,目前饿了么正跟各地监管部门合作,探索共治。如为小餐饮商户、线下餐饮商户提供帮助,将其扶持成证照齐全、有合法资质的商铺,再将其吸引到线上平台来,通过市场手段去调节。另外,还从证照入手,把监管数据、违法信息、商户违法行为等数据与监管部门对接,明厨亮灶项目则将线下后厨搬移到线上平台,让消费者点餐时看到厨房,以网管网,实现线上线下共同治理。

  洪涛也认为,把监管部门的信息系统协同起来,投入更少但更加有效。

  B10-B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夏丹 张晓荣 王子扬

  B10-B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