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
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相反,是通过减少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累积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让城市得到更好的、新的发展。
近日,《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发布,具体内容包括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等众多方面,细化为117项具体举措。其中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再度引发关注。
减量发展出自去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标志着,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其主要内容表现为,提出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等“三条红线”。
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相反,是通过减少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累积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让城市得到更好的、新的发展。简单说就是减量提质。这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相辅相成。
长期以来,城市都是靠集聚各方的资源实现增量发展,北京也不例外。但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的不合理堆积与搭配,就可能造成发展的失衡,出现“大城市病”等弊端。对北京来讲,当前已经过了单纯追求GDP体量的发展阶段,如何让经济结构更合理,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等结合得更好,才是重中之重。
具体讲,城市的房价、公共服务、交通、环境等如何更好满足宜居要求,城市功能的发挥如何契合“四个中心”的定位,这些都是北京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答题。而减量发展,正是为此开出的一个综合方案,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北京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腾挪出空间、轻装上阵。
当然,习惯了增量发展的路径依赖,减量发展很难一蹴而就。如一些落后产能、产业的淘汰,能否确保不对整体经济造成大的波动,这取决于新的现代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是否能够及时补位;再比如人口调控,既要按时完成目标,又要与产业的迁移步伐适配,同时还得保证城市人口生态的良性发展,并满足新的城市发展需要。这决定了减量发展,需要多面开工、平衡推进。
难点还在于,作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减量发展几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北京自行探索、边行边试,构建全新的减量发展体制机制,殊为必要。
这次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就为此确立了方向。如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规划引导机制,建立减量发展实施倒逼机制,建立减量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减量发展责任落实机制等,把减量发展分配为具体的指标和任务,并明确各自的边界与实施路径,这是减量发展保质保量完成不可或缺的体制机制保障。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51.2亿元,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53.3亿元,同比增长7.2%;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利用外资居全国前列,贸易规模创近年新高。这说明,北京的减量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了个好头。
下一阶段,便是要以制定和构建好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契机,将减量发展的总思路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当然,考虑到无现成的榜样可学习,制定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也可增加与社会各方的互动,充分吸纳意见、对照现实,让合理、科学的体制机制来指导减量发展。
□任然(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