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城·长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城·长特刊

激荡四十年,美好生活初心未变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图/视觉中国

  开篇语

  回望历史,四十年光阴仿佛弹指一瞬,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色彩斑斓、需求复苏、市场发轫的历史激荡与冲刷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国家领导人在北京视察新建的几十栋公寓住宅楼时,就曾问“房子可否成为商品?”那是房地产概念在中国开始萌芽的时间,改革春风劲吹神州大地,制度变革让被束缚的生产力犹如冲出堤坝的洪流。

  但直到1998年,中国房地产才开始真正商品化。那一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房改大幕开启,福利分房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此后,那些没有搭上福利分房末班车的人,开始涌入房地产市场,新建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当年走进售楼处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自己正在经历着一个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重大变革。

  由于诞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粤派房地产企业初创伊始,就接受了专业市场的洗礼,售楼花、代理制、物业管理、会所……无不头角峥嵘。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合生创展、富力地产、碧桂园、雅居乐、恒大等等民营企业崭露头角,只待飞翔。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京城有房企“四大天王”一说,这些寡头企业的老总们谈笑间便运作着数百万平方米、数十亿元的大项目。很快,粤派、港派、海派、渝派房企相继北上,地产江湖进入了群雄争霸的纷争阶段。

  在蓬勃发展中,人们的创造力被唤醒,从计划经济制度的被动,转变成市场经济的能动。人们的生活也随着房子的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产权到有产权房,从住平房到楼房,从无电梯的砖混小楼到高层单元楼,从花园洋房到大平层别墅……

  这些变化无不指向人们对美好人居生活的期待。尤其是房改的这二十年,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城市、区域,更影响着国人的生活。在北京,多少个区域板块沉浮,多少个故事琳琅上演。

  没有人会忘记,从立水桥笔直向北,那是北京经济适用房的起点——天通苑,数十万个安居梦汇集。“亚洲第一大社区”的标签,除了豪言,还背负了无奈、苦涩。

  还有大兴黄村,从十年前的“世纪第一拍”,到十年后某楼盘的“破全国单盘单日纪录”。此外,北京CBD崛起,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关村电子卖场落寞转型,通州从京东近郊向北京副中心迈进……太多区域的转型伴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生长史,更是一部人们居住生活变迁史。

  实现高质量的住有所居,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成为新时代赋予房企的又一使命与责任。随着中国消费需求升级浪潮的到来,房企开始了对产品的精工细作,绿色科技住宅、社区景观全龄化、户型灵活多变……

  与此同时,嗅觉灵敏的房企也开启了多元化转型,医疗健康、文化院线、教育、养老等诸多板块,希望为业主提供全生命周期配套服务。房企的身份也从房子的建造者,过渡到城市运营商。正因此,今天,人们有了更好的条件去享受美好的安居生活。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从未止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初心与追求,也是如此。在楼市的下半场,房地产上下游的参与者们,也唯有以打造美好生活为己任,才能在滔滔历史长河中,屹立潮头。

  □袁秀丽 龚小锋

  导读

  B特04-05 专访

  B特06-07 圆桌

  B特09-24 地理志

  B特25-35 企业志

  广告索引

  B特03 熙悦林语

  B特09 泰禾金府大院

  B特11 西宸广场

  B特11 和棠瑞著

  B特13 永泰·西山御园

  B特17 芦台·富力城

  B特21 奇正悦扬科技

  B特36 中海北京世家

  出品:新京报房产新闻部 监制:张学冬 主编:陈哲婉 采编:袁秀丽 张晓兰 段文平 张建 徐倩 薛慧敏 推广统筹:王逊 黄卜添 李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