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体育新闻·对话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体育新闻·对话

杨昊 在校园打造女排新国手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运动员时期,杨昊和中国女排队友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和北京奥运会铜牌。

图/视觉中国
退役后,杨昊投身校园排球,既执教大学校队,也教排球零基础的学生。受访者供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季军争夺战,中国队3比1击败古巴队,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女排姑娘们赛后大多流下了眼泪。10年后,当时的中国女排队员杨昊告诉新京报记者,北京奥运会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那场比赛。

  如今,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球队教练员的杨昊依旧热爱着排球,她为中国女排培养出了任凯懿这样的优秀球员。未来,她希望校园排球的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任凯懿从校园中走出来。

  探头 奥运摘铜牌泪洒赛场

  半决赛打巴西那场,周苏红发挥不太好,赛后哭昏过去了,最后教练把她背出了休息室。

  新京报:现在回想起来,北京奥运会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杨昊:最后一场季军争夺战吧。之前半决赛打巴西,我们输了,大家都很沮丧,心情很低落。我们这一批球员大部分都是从2001年一直打到2008年,2008年奥运会又是在家门口作战,我们本来心气儿挺高的,想去争夺金牌。没想到小组赛就打得不是特别好,半决赛就遇上了巴西。没能进决赛,觉得特郁闷。

  不过,不管是队员还是教练员,大家都迅速调整了过来。面对那么多主场观众,我们也希望能够站上领奖台。所以,最后一场能够战胜古巴,对我们来说挺不容易的。

  新京报:除了北京奥运会,你还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在家门口作战和在国外城市比赛,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杨昊:我觉得在家门口作战压力更大一些。从自身来讲,你想打得更好一些,拿到更好的成绩,毕竟有那么多观众在看台上支持你。出国打球压力也有,但没有在家门口这么大。

  新京报: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没能卫冕,伤病是最大的原因吗?

  杨昊:算是其中一个原因吧,当时很多队员的伤病都挺严重的。赵蕊蕊2004年受伤之后,一直都在康复,2008年她打得也不是特别多。包括冯坤,她做了两次膝关节的手术。我自己则是膝关节和腰都有伤。除了伤病,其实主场压力也算是一个(没能卫冕的原因)。

  新京报:陈忠和在拿到铜牌后说,那是一枚血淋淋的铜牌。分享一下这枚铜牌背后的艰辛吧。

  杨昊:半决赛打巴西那场,周苏红的发挥不是太好。赛后,她在休息室里大哭了一场,都哭昏过去了。我记得最后是教练把她背出去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对周苏红来说,北京奥运会意义非凡。本来她和汤淼约好一起打北京奥运会,各自尽最大努力帮助球队,但没想到汤淼意外受伤了。最后,两个人的奥运会她一个人扛着。所以,那场球下来她特别难过,不停地哭,我们劝了好久也不管用。即便后来回到奥运村,她也没有吃饭,直接回房间休息了。

  在那种情况下,她能迅速调整过来,在最后一场比赛中发挥出水平,非常不容易。

  新京报: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季军,你怎么评价你们那一代球员?

  杨昊:从领导到教练到队员,大家都非常辛苦,付出了很多。我记得从2001年到2004年,我们那批队员训练特别苦,时间也特别长。除了赵蕊蕊,我们其他人身体条件都不是特别出众,球队全靠整体配合和快速多变的打法,所以每一天我们都在磨合。

  那时,国家队集训从来没有休息过一个全天,只有周末能休息半天。2001年、2002年那两年,冯坤经常晚上加练,周末也加传球训练。2004年过后,虽然那会儿我们年龄都不大,但伤病开始来了。可是又不能休息,因为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家门口。从2004年到2008年,参加过雅典奥运会还在队里的队员,每周可以多休息半天,但也不是全天,只是多了一个半天。现在的队员,应该不会像我们那个时候那么辛苦。

  新京报:北京奥运会拿到铜牌后,你和队友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的泪水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杨昊:主要是情绪的宣泄吧。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就非常不容易,到最后一场击败古巴拿到铜牌,压力实在太大了。另外,我们从2001年打到2008年这批人都知道,那是我们最后一届奥运会,以后也不太可能继续在国家队打球了,所以也有对球场的留恋和不舍吧。

  背飞 执教风格师承陈忠和

  我们那支女排(2001-2008)是整体配合、快速多变,但现在这支女排个人能力太突出了。

  新京报:10年过去了,你们那批球员都有了各自的新角色,平时联系你们还会聊排球吗?

  杨昊:当然会聊,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前些年,有空的时候,大家都会跟陈(忠和)指导一起聚会。去年和前年,在各自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去福建给陈指导过生日。

  新京报:和你当队员那会儿比,现在的排球有了哪些变化?

  杨昊:从我们现在的国家队来看,速度更快、力量更强,更突出个人能力。不管是身高还是力量,现在的队员都更注重个人能力。我们那时,除了赵蕊蕊,其他人都没有太好的身体条件。就说我吧,1.82米的个儿打主攻,就只能更多地平拉开。

  新京报:如果让2004年的中国女排和2016年的中国女排打一场比赛,你觉得哪支球队会赢?

  杨昊:这个太不现实。年代不同了,两支球队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我们那支队是整体配合、快速多变,现在这支女排个人能力实在是太突出了。

  新京报:你现在也是一名教练,从队员到教练,这种角色转换难度大吗?

  杨昊:虽然都是排球,但还是有难度的。我现在是在大学里,不光要带排球校队,还要负责普通学生的排球教学。咱们国内的学校,不像美国会聘请专业教练,所以像我们这种教练,其实就是老师的身份。

  从运动员变成教练,我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不容易。运动员只是辛苦,个人管理能力强就可以了。但教练面临的是一个集体,你需要了解每一个人,让她们融入整个球队。虽然我只是大学的教练,可还是深深体会到当教练的不容易。当队员压力也很大,但绝对没有教练压力那么大。

  新京报:你的执教风格有没有受曾经共事的教练影响?

  杨昊:虽然大学球队与省队、国家队这种专业队差距很大,但是我的执教风格还是受到陈导的影响。和陈导一样,训练时,我会要求队员全力以赴,比赛时,我会给她们一个宽松的环境。陈导经常说,他相信每一名队员站在赛场上时,都希望展现最好的一面,不会偷懒。所以,在训练时,我的要求更严格一些。有时候会生气,会进行一些体罚。但只要到了比赛场上,我都会用笑容面对她们、鼓励她们。

  跳飘 校园排球前景很光明

  我特别高兴,任凯懿是从校园排球走出来的第一人,她没有接受过体校这种半专业训练,纯粹就是一名学生。

  新京报:你现在是大学排球队教练,也是校园排球的一分子,如何看待校园排球对中国排球发展的意义?

  杨昊:现在的排球还是半职业化,职业化程度还不够,排球的职业球员还很少。如果能让排球在校园普及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这项运动,也会有更多的人去参与这项运动。只有排球的群众基础强大了,你才能选拔出更多拔尖的队员。所以,校园排球应该更好地推广起来。

  新京报:说到校园排球,就不得不提任凯懿,她是你一手带出来的弟子。

  杨昊:任凯懿很有个人特点,她和我有点类似。我们都属于身高不高,但技术比较全面的队员。

  她很喜欢打排球,只是缺少专业教练的指导,给她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我特别喜欢这种喜欢排球、热爱排球的学生。我到了学校之后,给了她更多去接触职业联赛、高水平赛事的机会。我跟她说,大学排球这个小圈子就这样了,你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职业联赛的水平。后来,她去了北京队,打上了职业联赛。今年春节前,国家队公布大名单,里边有她的名字。

  我真的是特别高兴,因为她是从校园排球走出来的第一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完全没有接受过体校这种半专业的训练,纯粹就是一个学生。这让我感到欣慰,我也希望校园排球能走出更多像她这样的队员。

  新京报:校园排球还会诞生下一个任凯懿吗?

  杨昊:可能性很大。现在出了一个任凯懿,这会让高水平教练知道,校园排球的尖子球员还是不错的,也能在职业联赛中立足。当更多的高水平教练关注和重视校园排球时,就会给喜欢排球的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校园排球的发展现状如何?

  杨昊:从这几年来看,大学生排球联赛参赛球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各个高校不光重视文化、科研的发展,对体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其代表就是你是否拥有高水平运动队。只有你高水平运动队多了,才会带动其他学生喜欢并参与到相关的运动项目中去。

  就像我们北航来说,学校一直都是传统的排球强校,除了男排和女排,普通学生也特别喜欢排球,我们排球俱乐部的很多学生,水平还是挺高的。

  而且,我们排球俱乐部的学生数量也很多。有很多学生第一个学期会选我的排球课,到了第二个学期,他们还会选择我的排球课,因为他们觉得排球很有意思。有很多学生完全是零基础,但两个学期下来,他们对排球有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们就会约上几个同学,到排球场打一打、玩一玩。

  新京报:你理想中的校园排球应该呈现什么样子?

  杨昊: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拥有高水平的排球队,百家争鸣嘛。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高水平球队多了,比赛精彩了,才能吸引到赞助商。现在校园篮球的发展势头就很不错,希望未来排球也能像篮球一样发展。

  2008

  北京奥运会

  ●第2次参加奥运会,与球队一起拿到铜牌

  2009

  ●留洋,前往意大利佩鲁贾俱乐部打球

  2010

  ●退役,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客串北航女排助理教练

  2012

  ●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习,身份是访问学者

  2013至今

  ●担任北航女排主教练

  ■ 同题问答

  遗憾北京奥运没拿金牌

  新京报:关于北京奥运会,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杨昊:最后一场与古巴的季军争夺战。

  新京报:有没有收藏与北京奥运会相关的物件?

  杨昊:吉祥物、首日封这些东西都会收藏,2004年我收藏了,2008年我也收藏了,而且我收藏的吉祥物还是最大的那种。

  新京报:关于北京奥运会,个人有没有什么遗憾?

  杨昊:遗憾就是没能拿到金牌。

  新京报:回望2008年奥运会,过去10年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杨昊:职业的转型。退役后读书,然后选择留在学校,继续从事热爱的排球教学工作。

  新京报: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什么期待?

  杨昊:期待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另外,我也希望通过冬奥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和北京从2008年到2022年之间巨大的变化。

  A14-A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肖万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