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上一篇

我为什么支持跳级?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举一反三

  跳级显然是针对那些的确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只要通过考试,就是学有余力。而不是说,不管考不考得过,一个年级只有前1%的人,才能叫学有余力。

  最近,大同中学高一男生吴宇鹏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创新试点班录取,引发诸多热议。吴宇鹏刚读了一年高中,就整整跳过了两年高中的学业,直接跃入国内著名高校。这样的经历在现在中产家庭都苦苦盼望一个“牛娃”的时代,无疑会引来很多人羡慕。

  其实,少年神童的历史早已有之。1978年3月,从全国遴选出的21名少年英才进入了中科大,成为我国首批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其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他们当年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但更多的是被称作“神童”。今年是该校招收的第九届少年班,招生对象为200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学习成绩优秀、创新潜力突出的高二及以下年级的学生。

  很多人认为,对于那些天资特别聪明的早慧孩子,按部就班上完高中三年其实是暴殄天物,应该为他们设立一条特殊的升学路径,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模式只重视知识的获取,重视考试,不重视其他能力,会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缺陷。

  其实,我觉得讨论这些问题,需要先厘清很多基本概念,理顺逻辑,然后讨论问题的时候,才能避免自说自话。

  跳级不会导致综合素质缺陷

  先谈一个常见的谬误——综合素质。一般认为,综合素质就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通过综合计分,得到一个综合素质。但是,这只是教条主义的综合。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但同时也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对社会生产有用的人。在社会生产中有社会化的分工,因此,虽然这也要求人的多方面能力与素质,但对各个方面并不是平均要求的。只要短板不是太明显,不损害到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社会等属性,一个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就是他的长处。

  比如,一个每科都相对平均的人,与另一个其他科目都勉强及格,但物理却满分的人,显然,他在物理领域的潜能对社会贡献会很大。所以,真正的综合素质概念,是各个方面的加权评价、平均评价,而不是各方面都好。在逻辑上,跳级不但不排斥天才,反而应该是天然地包涵这些概念的。因此,综合素质概念并不能有效地反驳跳级。

  再谈跳级这个概念,其实,从这个概念进行一系列推理,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结论。

  跳级显然是针对那些的确学有余力的学生。怎么判断学有余力,办法肯定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考过了,就证明学有余力。显然,这个考试就是一个能力、资格考试,而不是选拔、排序考试。比如说,初一学生就能通过初三水平的考试,他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说,不管考不考得过,一个年级只有前1%的人,才能叫学有余力。

  现在这个渠道相对较小,所以很多人不会去做这个准备。实际上,吴宇鹏应该是进入高一后就开始准备要考少年班了。我相信,还有很多人有这个能力,但没做这个准备。对这些人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起码,这个选择的权利被剥夺了。

  那么,如果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会发生什么呢?不妨假设一下,当一个班80%的学生都能完成跳级考试时,会发生什么?是的,学制不但变得有弹性,而且实质缩短了。

  缩短学制能增加有效劳动时间

  这会带来很多好处。首先,避免浪费一部分人的时间。高三、初三用于复习,不教新课,对于想升学的学生,这很值得。但对于不想升学的学生,这就是浪费时间。

  其次,这使得学“更有用的知识”与竞争,合二为一。教育系统不仅仅只有教育功能,它还是一个考核与筛选系统。

  其实,这个功能可以通过早一点学习难度更大的高年级课程来达成。奥数可以锻炼人的思维,微积分难道不行吗?其实,从锻炼思维角度,奥数其实是有套路的,相对而言,更高层次知识点对思维的锻炼、要求更高,也更有效。

  第三,随着知识爆炸,人类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当你成为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的时候,已经是30岁之后了。这时候已经错过了一个人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所以,快一点学习很有必要。从老龄化社会的角度而言,缩短学制也可以增加有效的劳动时间。

  总之,我不反对跳级,相反,我支持跳级。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能力及选择权利的尊重,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劳动力。

  □刘远举(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