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国际新闻·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8:国际新闻·天下
下一篇

日本前外相:中日关系出现新机遇

川口顺子接受新京报专访,称中日两国可以互补互利,通过合作给亚洲各国谋福利

2018年08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川口顺子
前日本自民党议员,1941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65年毕业后进入原通商产业省(现经济产业省)工作。在森喜朗内阁时期担任国务大臣环境厅长官(现环境大臣),在小泉纯一郎内阁时期先后担任环境大臣和日本外务大臣。

  今年8月12日,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日本前外相川口顺子接受了新京报专访,并就中日关系和地区和平发展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曾认为中日两国能共同成就很多事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日关系一直起起伏伏,但如今出现了一些变化,中日之间出现了新机遇。”川口顺子在日前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七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说。研讨会期间,川口顺子表示,希望两国发展更为稳定的双边关系,携手为亚洲乃至世界做贡献。

  中日交流越来越紧密

  新京报:第一次来中国是什么时候?这些年中国有什么变化?

  川口顺子:我第一次来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街上行人都骑着自行车,穿着古老的中山装。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如今,看到中国的年轻女性,不知道自己身在日本还是中国。我每次来都觉得中国在发生变化,能看到很多工程施工,绿化也变多了。中国的微信支付也很厉害,日本的店铺和出租车都在使用。最近,来日本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为了他们的方便,日本各个城市里会中文的导游、导购和前台也增加了。从这一点来看,中日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之后会更加频繁吧。

  新京报:您出任外务大臣时中日间的关系被外界用“政冷经热”来形容,随后又历经破冰、融冰、暖春、迎春之旅,才走到中日缔结友好和平条约40周年的今天。您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今后会怎样发展?

  川口顺子:我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关注中国,变化真的很大,中日关系这些年也起起伏伏,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境况。如果中国和日本希望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和强大,那么发展更为稳定的双边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两国间的沟通需要稳定且具有前景的关系,就跟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一样,如果没有信赖感就难以为继。

  我认为中日两国可以携手做更多的事情,并且能为亚洲乃至世界做更多的贡献。中国和日本分别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大国,拥有相当的融通力,面对同样的社会问题,因此两国可以一起解决人口老龄化、女性职场进出、护理老人等问题。我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更发达,同样,日本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医疗和保险等。两国可以互补互利,通过合作为亚洲其他国家也带来福利。

  东亚问题最大的是朝鲜无核化

  新京报:您曾担任过日本环境大臣,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也面临过严峻的环境问题,您认为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日间是否有合作的空间?

  川口顺子:日本的环境保护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经历过十分艰难的时期,日本是在克服了许多困难后才有了如今较好的环境。我认为中日在环保方面是可以合作的,比如在应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公害问题和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日两国可以共同开发技术。实际上,中国在某些领域是走在前沿的,而且比起日本政府,中国政府的决策力和办事效率更高。今后如果能优化政策落实方式、改善国民对环境问题持有的态度、开展相关的社会运动,相信中国会取得更大的变化。

  新京报:近年来,东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您如何看待?

  川口顺子: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朝鲜能否实现无核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中国和美国给予更多的协调,希望各国能够一起推进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

  新京报:今年以来,日本对“一带一路”释放积极信号,表示将就“一带一路”个案进行合作,您如何看待?

  川口顺子:亚洲是多样化的,在宗教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创造一个框架把亚洲团结起来。我赞赏“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可以在原则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实施共同的合作项目。同时,这个框架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其前景需要观望。经济的可靠性十分重要,希望“一带一路”能“授人以渔”,即致力于创造可靠、独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向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劳工,还需要对劳工进行培训。

  新京报记者 黄钟方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