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幻想到土耳其薅羊毛?小心自己反成了“羊毛”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赵斌

  叱咤丰云

  不要幻想去土耳其“薅羊毛”,因为与其说这是经济行为,还不如说是一个传播学事件。

  从上周五开始,土耳其里拉急剧暴跌。8月13日,土耳其里拉开盘再次崩跌10%,首次跌破7的关口。这引发了很多中国自媒体的“土耳其崩溃”大狂欢。

  土耳其里拉的暴跌,让不少国人看到获利的可能。各种去土耳其抢购奢侈品的消息在自媒体中广为传播。

  其实,土耳其大城市的奢侈品,价格和欧洲别的地方差不多,但由于汇率动荡,所以即便按原价购买,也相当于打了不小的折扣。对于正在土耳其旅行的人来说,如果能赶上这个时机,确实可以小赚一笔。

  当然,机会稍纵即逝,奢侈品店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个状况,调高了价格,一些排队等着赚便宜的游客,最后发现空欢喜一场。

  尽管这几年,中国赴土耳其旅游的人在持续增多,但对大部分国人来说,土耳其仍然不是一个主流的目的地,不管是旅游还是代购,所占的份额都很小。通过代购赚到便宜的,只能是极少数人,他们处在信息资源的高地之上,对土耳其有着长期的了解和跟踪,而不是靠段子获得信息。

  还有一个网络流传的致富捷径,用里拉支付购买土耳其的机票,再通过微信退票,100万人民币的购票款,可以退回117万人民币。不要看着眼红,这和你也没多大关系。

  因为首先你手里要有里拉,这就已经阻断了很多人的下一步幻想。如果千千万万人都和你一样,先拿人民币去换里拉,这甚至有可能抬高里拉的汇率。据悉,一些航空公司已经关闭了里拉购票通道,主要防止的其实是那些有实力在外汇市场上掀起风浪的机构,而不是个人。

  所以,利用里拉暴跌狂赚一笔,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很少发生。对普通人来说,与其说这是“薅羊毛”的经济行为,还不如说是一个传播学事件:它在段子手中进行加工,并且流行在朋友圈中。

  消费“薅羊毛幻想”的普通人,大多数时候自己就是十足的“羊毛”。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币圈种种。

  比特币的兴起让各种虚拟货币泛滥,币圈的顶端人物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他们可能早已功成身退,获利走人。但在大众的传播链条中,他们被神化,被塑造成一夜暴富的新偶像,用以佐证这个圈子里还充斥着无数淘金的机会。

  但其实到这个时候,它已经是娱乐行为,而不再是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谁真的把暴富故事当成现实,并进而认为这是一个趋势的话,离被收割也就不远了。

  这是由当下的传播现状决定的。真正有价值的财经信息,比如里拉刚开始暴跌的时候,通常是相当专业的财经媒体所发布。但他们的报道,因为强调真实性和准确性,往往读起来严肃刻板,很难在朋友圈获得大范围传播。

  而这些信息到了自媒体手里,被添油加醋,甚至不惜玩标题党套路,最终做成一个个爆款,抵达你的朋友圈。这中间有一个可怕的时间差,你看到的信息,一定是延迟的、经过消化的。而所谓的致富机会,早已悄悄溜走。

  所以,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信息的人,不要相信一夜暴富,最好要对自己有一个冷静的定位:你很可能就是“羊毛”,是韭菜,是“薅”和“割”这些动作的宾语,而不是主语。

  □张丰(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