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住宣布以4.63亿元收购花间堂71.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上接D01版)
■ 观点
盈利与规模受到外界质疑
通常而言,民宿盈利无疑需要规模化。而在规模化方面,花间堂也在探索自己的路子。目前,花间堂已有部分委托管理项目。2015年,花间堂首个管理输出项目、与田园东方合作的无锡稼圃集开业。2016年和2018年,花间堂与平安不动产合作的西双版纳悦景庄花间堂、乌镇悦景庄花间堂分别开业。
通过管理输出模式,花间堂房间数量的增长明显。西双版纳悦景庄花间堂共有18间客房和17幢别墅,乌镇悦景庄花间堂共有33间客房,无锡稼圃集则有69间。而此前花间堂直营的门店,房间数多在20间以下,最少的仅8间。目前花间堂共有575间客房,管理输出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花间堂还试图通过村落式产品完成规模化。据了解,村落式产品由一家家单体民宿构成,拥有包括商店、影院等完整的休闲配套设施,不仅有花间堂的品牌,也有其他合作品牌,共同构成休闲度假综合体。资料显示,杭州西溪花间堂便是花间堂的第一个度假村落,而长兴、松阳等地的花间堂项目也同样是这一模式。
然而,拦在花间堂面前的,依然是盈利和回报的问题,这也无疑在考验着新任大股东华住的耐心。尽管花间堂方面针对此前业内传言的“不盈利”予以否认,但目前认为花间堂尚未全面盈利的依然大有人在。成长性、季节性、回报周期和规模,都成为外界质疑之处。即便是村落式产品,其投入与回报周期依然面对压力。与此同时,花间堂也在门店尝试商品零售等业务,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类举动对于盈利也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本末倒置。
失去调性,是否成为“四不像”
然而,若想开辟新市场,花间堂仍需要面对改造。“花间堂通过收购其他民宿,来修补、垄断一下民宿品牌,应该还可以预期一下。以后进入城市,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华住本身不擅长做非标准化的东西,也许未来花间堂会变得四不像。”对于花间堂未来的发展,Galen Moore如此表示。
“我一定去花间堂的地方旅游,并住在花间堂。”翻阅花间堂粉丝的留言和评价,不难看出其受众对花间堂内涵的高度认可。作为以“调性”为特色的品牌,一旦失去“调性”,后果可想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花间堂曾推出“花间分糖”计划。据介绍,花间分糖是花间堂旗下的客栈子品牌,是一家共有9间客房的客栈,采用特许承包经营模式,让有心学习客栈或民宿经营的粉丝,通过花间分糖的承包与运营,积累民宿客栈的管理经验。
这家供粉丝承包运营的客栈,被列为花间堂第9家开业项目,现今却并未出现在官方网站的酒店介绍中。共有21个开业项目的花间堂,在官方网站的酒店名单中只有20家。新京报记者就此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从今年年初,这家“花间分糖”便不再营业,也并未接到何时恢复营业的通知,原因也并不了解。眼下,花间堂已成功步入资本市场,而如何在商业与情怀之间寻求平衡点,或许将成为民宿永恒的主题。
■ 拷问
未来“城市化”是关键,花间堂还需进一步改造
据张蓓所述,未来花间堂要么不断稀释股份去做融资,要么就嫁接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同时,张蓓还透露出进军新三板的意图。按照其言论,2017年将成为花间堂的一个拐点。事实上,随着青普、同程旅游和华住的入局,这一拐点也确实到来了。
对于前者,Galen Moore明确表示,近几年民宿融资难度正日渐提高。相较于去年以来备受关注的途家、小猪等民宿短租平台融资案,随着高峰期过去,今年线下民宿品牌的融资声音显然变小了。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至今,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民宿品牌仅诗莉莉与瓦当瓦舍。而诸如有家民宿、路客等,多为民宿代运营商或民宿预订平台。
就当前结果来看,花间堂显然选择了后者。赵焕焱表示,华住是住宿业企业,对前任投资者更加具有专业运营能力,其住宿业的共性是一致的。Galen Moore也表示,华住正是平台公司,并且本身也是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花间堂完成了证券化。
在完成交易后,从青普和同程旅游手中拿到接力棒的华住,接下来将如何影响花间堂,将成为一大看点。其中,“城市化”成为关键词。华住方面表示,将帮助花间堂进入城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过去依附于景区的模式,限制了花间堂扩张的道路。据了解,在丽江花间堂刚起步时,为寻找合适的选址,张蓓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询问沟通。另一方面,华住的势力范围在城市,因此花间堂势必要在城市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花间堂需要接受改造。
赵焕焱表示,改造目的一是可以令花间堂发展为城市度假,二是可以适应规模化发展,但均需要保留基本特色。“但仍然需要摸索。”赵焕焱补充,“相较于其他高端度假酒店,花间堂相对而言更为‘经济型’。旅游目的地的度假酒店面积大,城市没有这样的条件。如果面积大,肯定是高端的花园酒店了,但花间堂属于低端度假酒店品牌,要在城市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改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