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对内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后,我国银行业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类型公平竞争、风险可控的新体系。对外开放,在“走出去”的四十年,中资银行已在境外设立超过200余家一级分支机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13个。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顾志娟
多元
从“大一统”到4549家银行业法人
1979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既发行钞票,还经营银行业务。改革开放后,人民银行“大一统”的机制体制被打破。1979年,农行、中行、建行独立发展,1984年工行成立。此后,交通银行、招商、兴业、广发、光大、华夏、浦发等股份制银行相继组建,银行业开始探索多元化发展。
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业向商业化发展。
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先后成立。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将四大银行定位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999年,为化解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贷款问题,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2004年,根据国务院要求,四大行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先后完成上市。
在中国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看来,中国银行业从“大一统”格局起步,先后经历专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等重大转型变革,形成了以央行为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新体系。
据原银监会今年2月披露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截至2017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共4549家,即原银监会批准持牌经营的总行级机构有4549家。
1978年中国国家银行的全部资产为1850亿元。到了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万亿元。
今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其中,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位居榜单前四位;全球银行1000强前50榜单中,12家中国地区的银行入榜,在前50榜单中占比24%。
开放
在境外设立超过200家一级分支机构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银行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发展迅速。据原银监会2017年年初发布的数据,中资银行已在境外设立超过200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投资并购方面,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收购英国巴克莱银行部分股权、工行相继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和中国澳门诚兴银行以及南非标准银行部分股权等事件影响深远。
“走出去”的同时,中国银行业也在不断“引进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13个,分布在70个城市。同期,外资银行在国内资产总额3.24万亿元,比2001年增加10多倍,占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1.3%,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7.83%。
进入新时期,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透露,中国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等。今年4月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宣布了12条金融业开放的措施。
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开放会表现出化压力为动力的效果,目前中国金融业抗击能力较之前好很多。不过,金融开放可能会对小型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影响。“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寻求新的渠道,以银行为例,可以瞄准小微企业、地区城市来化解一线城市的不利影响。”北大国发院副院长于淼杰此前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监管
监管体系和政策不断完善
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
在学者李虹含看来,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呈渐进式发展。1978年至1992年,金融监管主要采取行政监管,专业性的监管手段相对较弱。1982年至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金融监管职责开始专门化,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开始确立。但是,这一阶段央行主要是依托于行政体制和权力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不过,1998年证监会和保监会相继从央行分离,2003年银监会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正式形成,同时银行业监管向机构监管、审慎监管、法治监管迈进。
2006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通过,初步完成了监管法规体系构建、监管流程重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颁布实施,推动巴塞尔协议在中国应用,推动金融机构提高透明度。
近年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体系和政策不断完善、更新。2017年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2018年3月将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新的“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格局形成。
一面在顶层设计上完善监管体系,弥补监管短板,另一面致力于治乱象、防风险。2017年4月初,银监会印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主动披露弥补监管制度短板的26个项目。
2018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意见》和《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明确了8个重点整治方面,给出22条工作要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推进,包括中国银行业在内的金融监管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金融的开放,会出现跨市场、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本流动,而且会产生很多的金融创新。提高金融的开放水平,必须要提高金融的监管能力。”央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
案例
中国银行“走出去”服务53国和地区
中国银行长期经营外汇业务,多年发展使其成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1949年以后,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汇业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利用外资的主渠道。此后历经股改、上市,2011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第一个入选的中资银行。
中国银行的“走出去”之路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代表。1929年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立,是中国银行在香港地区之外设立的第一家海外分行。在海外经营近90年之后,截至2017年末,该行共拥有545家海外分支机构,横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年末,该行海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折合4267.60亿美元、3512.89亿美元;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84.68亿美元,对集团利润的贡献度为25.61%,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海外业务占比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