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热点看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热点看板
下一篇

扣非后净利近乎零增长 上海家化跌停

政府补助占归属净利润4成;近年来销售费用增幅均高于营收增幅

2018年08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江波)22日,刚刚公布半年度业绩的上海家化闪崩跌停,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30.54元。

  消息面上,上海家化21日发布了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同增,但扣非净利润几无增长,且现金流呈负增长。与此同时,其存货截至期末达9.9亿元,占总资产近10%,年初时为7.5亿元。

  政府补助占归属净利润4成

  上海家化中期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36.65亿,同比增长9.29%,归属净利润3.17亿,同比增长40.89%,不过,同今年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呈现出营收下降、营业成本上升的情况,这难免让公司业绩承压。此外,公司扣非净利润2.38亿,同比仅增长约0.01%。

  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计入报告期损益的与公司新工厂运营有关的政府补助,达到1.28亿元,占归属净利润的40%。这意味着主营业务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低。

  毛利率下滑,高端化妆品牌表现不佳

  最新的财报显示,公司主要从事美容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品牌包括佰草集、六神、高夫、美加净、启初和汤美星等。22日上午,上海家化召开中报电话会,有媒体援引参与电话会议的机构投资者透露,公司董事长张东方表示,佰草集定位中高端,对标品牌为兰蔻。

  根据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数据,佰草集在上半年护肤彩妆百货渠道主要品牌市场份额为2.6%,低于其余中低端品牌: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线下零售渠道数据,六神同期占据花露水品类的市场份额达75%;美加净占据大众手霜品类的市场份额为12.5%,位居第一;高夫在面霜品类占据第4位,市场份额为6.7%;启初在婴儿面霜和婴儿沐浴露市场中均占据第2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2.9%和5.9%。

  由此可看出,上海家化的优势在中低端产品。根据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这或与高端品牌表现欠佳有关系。

  销售收入增幅低于销售费用增幅

  财报数据同时显示,公司采用了相较以往更强劲的销售费用支出。

  有市场分析人士提到,对于快消品公司而言,利润可通过控制销售费用实现增长,更应重视销售增长率,家化行业的应收账款很小,销售不易粉饰。财报数据显示,期内销售费用16.07亿,同比增加11.37%,营收36.65亿元,同比增长约9.29%,销售收入增幅低于销售费用增幅。

  从纵向来看,近五年来,上海家化半年报销售、管理费用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至2017年,销售费用依次为17.47亿、20.35亿、25.04亿、27.78亿,增幅分别为21.49%、16.49%、23.05%、10.94%,相较于近年收入增幅情况,销售费用增加对收入提振效果有限,销售费用增幅均高于营收增幅。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

  财报数据亦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5亿元,同比减少15.95%。上海家化称,主要系报告期支付了原青浦中央工厂拆迁补偿款涉及的部分所得税,而去年同期收到了清算后退回的所得税。

  而从公司运营方面,其应收账款和存货高企,近年来上海家化半年报数据显示,应收账款和存货均有显著增加,今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为10.71亿,占总资产的10.39%,较2014年同期的6.48亿上涨约65%;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存货为9.94亿,约占总资产近10%,半年内存货增长2.4亿。

  ■ 行业观察

  关税等壁垒正降低 国内日化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份额将被少数厂家拿走

  22日,A股多家日化企业股价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截至当日收盘,名臣健康下降7.55%,珀莱雅下降1.96%,拉芳家化下降1.59%,两面针下降1.93%,青岛金王下降0.62%,广州浪奇下降2.04%。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2514亿元,同比增长13.5%。但近年来,国内日化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一方面受洗护用品大品类市场增长下滑影响,尼尔森数据显示,洗护产品2011-2016年的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2017-2021年的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4.9%;此外,国内日化企业仍受到外资品牌的冲击。

  植物医生董事长解勇对新京报记者称,日化企业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解勇称,在化妆品等品类上,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国际品牌。随着关税等壁垒的逐步放开,国内竞争会进一步增强。但竞争也会带来好处,市场会快速集中,现在的市场份额被少数厂家拿走。另外,各种资源也会集中到少数企业中去,比如研发资源、渠道资源及传播资源等。所以,对于有竞争力的品牌来说,这一定程度是一个利好。

  快消品行业专家朱丹蓬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时提到,之前国产日化企业崛起主要靠的是大量的广告宣传,而如今消费者选择产品对广告的看重度逐渐降低,而是越来越看重品质和体验。在这方面,外资品牌强大的研发能力使其优势突出,而国产品牌在研发前端不发力,只在营销端发力使其很难吸引消费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