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消费降级”不是真相,只是幻觉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赵斌

  举一反三

  认为榨菜、方便面、二锅头销量上升是消费降级,不过是部分人的错觉——他们以为自己的消费观代表主流,却没看到更全面的社会消费能力图景,也没看到去掉滤镜后复杂的市场面向。

  如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谢的花儿一样,经济飞速增长,也终会告一段落。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增长态势之中。这种局势之下,有人惊呼,消费降级了。

  吃泡面榨菜不等于消费降级

  数据似乎可以证明这一点。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发布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的情况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4、5、6月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下。

  除了数据,市场似乎也反映了这一点,二锅头、方便面成为热销品。相关数据显示,牛栏山去年销量43万吨,其中主打低价品类的二锅头销量依然保持快速上涨。除了二锅头,另一引人关注的低价消费品榨菜,同样因为公司业绩大涨而备受关注。此外,方便面也快速增长。

  舆论给出的解释是,消费降级了,因为没有钱点价格更高的外卖,所以改吃方便面、榨菜,喝的酒也降级为了二锅头。于是,这些品类销量上涨。那么,钱到哪里去呢?最主要的解释有几个,第一,买房去了,所以缩减其他消费;第二,对未来预期不好,所以缩减开支,准备过冬;第三,行业不好,收入降低。

  这些说法似是而非。首先,数据并不支持这个说法。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即便电影可以视为“口红效应”,但旅游,即便是国内游,显然也属于大额支出。

  数据还显示,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上半年化妆品类商品增长了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代表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销售同比增长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了4.2个百分点。

  那么,榨菜、二锅头是消费降级的话,为何人们在看电影、出门旅游、美容、健身上花的钱也多了,这难道也是降级?

  一小部分人对真实中国缺乏认识

  而且,有趣的是,大脑会修饰、美化、扭曲所接受的信息,于是,人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或者更客观的说,发现那些原本被忽略的东西。

  涪陵榨菜证券代表告诉记者,“尽管有的媒体在说吃榨菜是消费降级,但是忽略了‘乌江牌’榨菜是榨菜行业的佼佼者,更多的消费者自愿选择更安全更放心的大品牌,不再去吃其他杂牌的榨菜产品。”

  同样的,我们知道市面上存在很多仿冒品牌,比如方便面中的康帅傅,那么,一个人从买“康帅傅”变为买“康师傅”,对他而言,这是消费升级,不是消费降级。同样的,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所谓廉价的厨房用纸,看起来是降级,但实际上从抹布到厨房用纸,这是升级而不是降级。

  这个错误的判断,源于一小部分人对真实中国缺乏认识,并由此产生的傲慢与偏见。说消费降级,本质上是一个中产概念。那么,中国的中产是怎么样的?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是怎么样的?是年薪50万,京沪1套房吗?

  真实情况是,即便在美国,家庭年收入4万美元,也就是28万人民币,也能算作中产了。中国的标准当然应该更低,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中国月薪2000多元便能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这个群体有多少人呢?不超过4亿。这就意味着还有更多的中国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准。所以,当下网上流传的,一小部分城市中产口中的消费降级,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是升级。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记者去贫困山区采访,看到一个小姑娘在吃方便面,很心痛地问,是不是爸爸妈妈出门打工,爷爷奶奶照顾不好你才天天吃方便面?小姑娘回答她:不是,方便面这么好吃,这么贵,哪里能天天吃呢?

  所以,认为榨菜、方便面、二锅头销量上升是消费降级,不过是部分人的错觉——他们以为自己的消费观代表主流,却没看到更全面的社会消费能力图景,也没看到去掉滤镜后复杂的市场面向。

  □刘远举(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