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特别报道

“孤独”公交线与“街坊们”一路陪伴

公交线313路司机刘宝中,“一车一人一线”与乘客“老街坊”十年陪伴

2018年08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8月22日,晓月苑小区公交站,313路公交司机刘宝中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北京知道”公众号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

  313路是条“孤独”的公交线路:只有一辆公交车,一名专职司机,10个乘客席位。

  54岁的刘宝中在这条线开了近10年。坐车的大多是卢沟桥农场家属、北天堂村居民,日子久了,大家都熟络起来。

  “买菜去呀”“老伴儿怎么没一起?”“上次带的那面吃着怎么样?”……他声音洪亮,跟刚上车的乘客热情地打招呼,遇到提着重物或者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就连忙起身到车门处,帮着把人搀扶上来。

  公交车座位上铺着凉垫,备着雨衣雨伞,都是刘宝中自费买的。他还配了个药箱,碘酒、纱布、创可贴一应俱全,以防乘客磕碰或擦伤。

  313路是北京公交线路中一条特别的线路。上世纪70年代末,它为了方便卢沟桥农场职工和大王庙村村民出行而开通,由于线路不长、乘客有限,整条线仅安排一位驾驶员、一辆公交车,也被称为“最寂寞”的公交线。

  自开通以来,313路一直有劳模线之称。刘宝中是第六任司机,“这辆公交车就好比是温馨的四合院,乘客都是家人和邻居”。他说,自己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与“街坊们”一路陪伴。

  全程只9站 上车就像回家

  8月22日6点半,刘宝中来到晓月苑小区。这里是313路公交车的始发站,他打扫完车厢,又把座椅擦拭一遍。

  7点是首班车。车子沿途经过世纪森林公园和卢沟桥农场,车窗外蓝天白云与树林农场在远处交接,风吹过,暑气都轻了不少。

  “干吗去啊?”

  “老同学聚会呢”、“去买点药”、“到农场看看菜”……乘客上车,都会先与司机简单地问候。

  线路共9站,6公里,单程20分钟,刘宝中一天要跑6个来回。这条线路比较特殊,主要解决卢沟桥农场家属、北天堂村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因为一人一车一线,乘客固定,时间长了,大家都很熟。由于车上有不少老人,刘宝中力所能及地照顾他们,帮着拿药、看病,尽所能提供帮忙。

  “车上夏天有凉垫,冬天有棉垫,有雨伞雨衣,还有急救箱。”很多313路的乘客表示,司机对大家特别照顾,永远是笑脸相迎,搀扶老人上下车,帮着抬重物行李。

  55岁的任大姐在附近打工,五年来经常坐313路车回家。今年7月31日,天气闷热。她在太阳底下打扫卫生,头晕晕乎乎的没精神,就提前请假下班。

  一上车,刘宝中看她脸色不正常,一摸额头发现体温很高。“中暑了”。他赶紧拿出急救箱里的十滴水。任大姐又喝了口刘宝中递过来的水,在车上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不仅有十滴水,有乘客被蚊子叮咬,车上备着清凉油;乘客上车不小心磕到,也有碘酒和纱布;遇到下雨天,车里也备着雨衣雨伞……“这些都会提前预备,乘客在车上就跟自己家一样。”刘宝中说,这些雨衣大家用完自觉就还回来了。

  从没有摆过脸色的“刘精神”

  “嗨,精神!”杜大姐上车后冲着刘宝中喊了一句。

  几年前,她的丈夫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坐车时也情绪低沉。“当时我们还不怎么熟,但能看出来她状态很差。”刘宝中说,每次杜大姐一上车就劝她想开点,开导她往前看,多想想其他家人,鼓励多参加活动,还去家里探望并协调解决善后事情。

  如今杜大姐的状态明显好转,她和其他乘客高声聊着买菜、逛街等家常,还开玩笑地对刘宝中说,“你别退休了,一直干下去吧!”

  很多乘客的想法也和杜大姐一样。提起刘宝中都说他穿着利落,做事精神头十足,从来没有摆过脸色,每次都是积极帮忙,所以称他为“刘精神”。

  6岁的果果父母不在身边,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因老人腿脚不好,接送成为最大问题。

  “下午4点40分是最后一班车,老太太走100米都得歇一会儿,接到果果根本就赶不上车。”他因此主动提出接孩子放学。跟幼儿园的老师说好,最晚4时20分把孩子送到校门口,他再带着孩子赶到公交站。时间久了,他和幼儿园老师形成默契,别人接都不放心。

  除了送孩子,他还会给果果买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具,带她去游乐园,生病了送她去医院,帮老人换煤气,买药,拆装煤炉、烟筒,购买生活必需品等更是不在话下。

  乘客就像街坊

  313路虽然线路较偏、客流量少,但对这些老街坊来说,没有这条线,看病、买菜、出游、办事等都会受到影响。

  “有时候乘客会打电话让等两三分钟,我一般都会等。”他说,别的都是人等车,这个是车等人。因为交通不方便,一旦赶不上就要再等一小时,而大家都熟识,其他乘客也不会介意多等一小会儿。

  对他来说,安全把乘客送达最为重要。考虑到路面较窄,老人多,他开得极为平稳,遇到转弯或紧急减速等都会提前提醒大家坐稳扶好。

  时间久了,谁住哪里,从哪里上,在哪里下,做什么去,刘宝中都一一“掌握”。刘宝中心里有乘客,乘客心里也有他。几乎每个老乘客都有他的电话,遇到一些急事会托他帮忙,谁家包了饺子、炖了肘子,新下来的桃子、李子都会带到车上给他。

  日子久了,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刘宝中觉得,自己干的是一份真心换真心的工作,小小的车厢变成流动的“四合院”。就连孩子们上车见了他,都会甜甜地叫他舅舅……

  车厢里特别热闹。有时候在车上,大家聊着聊着高兴了,还会问他一句:“是不是啊刘精神?”

  “开车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并没有听到他们在聊什么,但还是挺高兴的。”刘宝中说,这10年来,他与乘客们每天共处,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感觉特别舒服、温馨,这工作,也更喜欢干了。

  313路的第四名劳模

  刘宝中20岁时就在公交公司工作,六年后正式成为公交司机。2008年底来到313路。

  313路也是一条标兵模范线路。刘宝中是这条线路的第六任司机,也是第四名劳模。2015、2016、2017年他分获最美职工、公交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称号,并于2018年获得首都劳动模范称号和最美司机称号。

  2013年刘宝中因肠溃疡住院近两个月。这些老人们拄着拐杖去医院看望他,拎着大包小包,还有的带着他爱吃的羊头肉。“我都感动哭了,他们不拿我当外人,我也在心里说,等康复了一定要尽所能地照顾他们。”

  刘宝中54岁了,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他爱热闹,喜欢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事。“工作顺心,就不会觉得累。”

  他也想过找“接班人”,但这条线需要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还要有热情、责任心,以及用心对乘客好。如今,只要他有一段时间不在岗,乘客都会觉得不习惯。

  刘宝中的事迹也在不断传播。经常有一些“小粉丝”专程来坐坐313路体验一下,也有一些志愿者,会来帮忙打扫卫生、报站点、照顾乘客,有的甚至一天车上服务三四趟。刘宝中始终觉得,一人一车一线,与乘客之间的关系,都是这趟公交线路的传承。

  8月22日下午五点,313路公交车载着当天最后一批乘客踏上归程。车上放着舒缓的音乐:

  我要把这一路的风景留在心里/不管是晴朗和雨季/我愿陪你一路前行……

  如何推荐身边奋斗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xjb-jingshier),点击“北京榜样”,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骁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