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特别报道

信用卡“80年代”:开启支付结算电子化之路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1986年北京分行首批长城卡持卡人办卡申请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随着信用卡的诞生,信用卡取代现金的消费方式开始普及。图/视觉中国

  邓智雄还清晰记得申请第一张信用卡的细节。“上个世纪80年代,我交1000元保证金申请了一张金卡。当时最得意的是自己有很多机会去酒店、餐厅消费,掏出卡来刷卡消费是很有派头的。但是当时对信用卡的观念和现在不一样,对用欠银行的钱是不习惯的。”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信用卡发轫于改革最前线的广东,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支付工具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开启了支付结算的非现金交易时代。1985年中国银行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在国内率先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

  此后,在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的支付方式不断迭代更新。从代理信用卡业务、到中国产生第一张信用卡、再到移动支付,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信用卡更是借助金融科技、跨界合作,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7.9亿张。

  

  80年代信用卡需预存备用金

  中国第一张信用卡的诞生,源于中行员工一次去香港探亲的经历。1984年,当时的香港,在很多商场只要向商家出示一张信用卡就可以轻松购物。甚至不用去银行,通过在机器上操作就可以凭卡取出现金。

  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信用卡——中银卡,卡片分为金卡和普通卡两种,可以进行取现和刷卡消费,并允许透支。卡片仅限于珠海一地使用,发卡范围为珠海居民和在珠海搞内联的工作人员。试办一个月,珠海分行发展了22家特约商户,发行卡片454张。

  “‘中银卡’是一张用今天的眼光很难理解的卡种,它既像今天的借记卡,需要存款,又像今天的贷记卡,也能透支。我们还是习惯地把它当做了信用卡,后来被称作了‘准贷记卡’。”信用卡专家董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不允许贷款给个人,中国也没有个人征信记录,所以持卡人要先开立存款专户,存入足额备用金后才能使用。

  在珠海试发行“中银卡”后,1986年6月1日,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了全国第一张长城信用卡——长城卡,首先在北京地区试发行。这张信用卡以外汇券为结算货币,发卡对象主要是外国长期驻华机构及个人,三资企业及个人,国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短期来华外宾、港澳台同胞及国内机构或个人。

  除了要求先开立存款专户、存入足额备用金,信用卡的申请还有其他的门槛。

  “早期的信用卡对申请者的审核比较严格,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经过审查、核查,符合条件了才能成为持卡人。”北京市民蔡振兰先生回忆,其在使用信用卡支付住宿费用、机票费用时,总是会迎来异样的眼光,“大家都觉得新鲜、羡慕。”

  蔡先生在1987年办理了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如今有10余张信用卡。“我是去广州出差,包被小偷划了一个大口子,虽然东西没丢,但是下定决心办一张信用卡。早期的信用卡可以刷卡、异地取现等,出差再也不用担心钱的安全问题了。”

  陈女士的父亲也是较早使用信用卡的用户。“我爸当时在北京友谊商店刷了第一笔信用卡,他挺惊喜。后来去上海出差,在上海第一百货商场也能用。当时信用卡就有了‘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感觉。”

  从代理信用卡业务到“累计发卡量7.9亿张”

  实际上,在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前,中国银行业已经有了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

  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和外商一起进入中国的,还有国际的金融结算和支付方式——70年代,Visa、MasterCard卡都已经完成了更名,国际信用卡产业完成升级换代,准备新的腾飞,在国外普遍使用的信用卡支付方式却在中国无法使用。

  1979年,中国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代理东美信用卡业务协议,并在广交会上开始办理信用卡受理业务。1980年起,中国银行陆续与国外银行和信用卡组织签约,在国内代理信用卡业务。

  1982年7月,中国银行开始与多个商家建立了特约商户关系。“这就使国外信用卡在中国可以进行直接刷卡消费,这样,信用卡业务形成了“银行-商户-持卡人”这样一条完整的初级产业链,中国的信用卡产业初露端倪。”董峥说。

  三年后的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诞生,1986年中行北京分行发行了中国长城卡,1988年,中行推出国内第一张外汇卡——外汇长城卡,90年代中行在新加坡发行了我国第一张海外信用卡——新加坡龙卡,中国信用卡的发行由此开始走出国门。

  在中行的影响下,其他银行业加入发卡队伍,中国逐渐进入“卡时代”。

  1987年,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1990年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发行万事达信用卡;1992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

  在各家银行推出信用卡后,市场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各家银行信用卡只能刷各家指定的银行卡,不能跨行刷卡,这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限制了国内信用卡产业的发展。

  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

  进入21世纪,《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发布,2004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跨行、跨地区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都要加贴“银联”标识,这进一步提高了银行卡的资源利用效率。

  金卡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银行发行、推广信用卡,越来越多的人办理、使用信用卡。

  “随着电子化、联网通用的实现,信用卡可以跨行、跨区域,甚至在国外也可以使用了。我记得2002年左右,银联公司成立后,北京比较大规模的商场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了,而在此前,我可能只能在友谊商店这样指定的地点才能刷卡消费。”北京市民蔡先生说。

  而在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银行卡部负责人的印象中,随着国民物质消费需求的旺盛,加上信用卡使用越来越便利,2000年以后信用卡迎来爆发式增长。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信用卡不再是“新鲜之物”。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9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长25.9%。

  信用卡将“电子货币”雏形引入中国,随着规模的扩大,减少了货币投放,降低了资金循环成本。同时,信用卡丰富了中国金融工具的类型,中国银行体系向现代化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把互联网思维融入信用卡生态体系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在金融科技、跨界合作等助推下,创新支付方式不断涌现、市场需求更加细化多样,但是银行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仍然亮眼,蕴含众多发展机遇。

  1996年,中国银行率先建立网上银行服务。1998年,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网上支付”业务。此后,电子银行业务飞速发展。而到了如今,以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成为主流。

  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最具互联网基因和创新能力的业务板块,发展信用卡业务就必须真正把互联网思维融入信用卡全流程的生态体系。

  作为中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银行,中国银行变革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其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战略,以大数据挖掘应用为基础,以客户价值和体验为核心,以移动互联营销工具为助力,大力拓展外部引流入口,将传统信用卡获客触角由线下厅堂、企业、学校向更广阔的线上消费用卡场景延伸,进而提升银行获客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客户拓展质效的全面提升。

  在北京,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探索线下场景化创新,在国内首创了银行场景金融新模式——“微尺伴客·中银会员店”,将金融属性嵌入生活服务,开展多元化经营业态。同时,还结合北京地区居民消费升级及消费转型步伐提速的特点,在子女留学、在职教育、住房衍生、私人定制以及出境旅游等领域,针对大额消费推出了一系列信用卡分期金融产品。

  而在服务商户方面,中行北京分行秉承技术为先,在1979年就率先向北京地区商户提供了银行卡收单服务。在随后近40年的业务发展中,先后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银行收单业务输出了众多优秀案例,如今更是打造了以聚合支付、一机多用为特色的“中银智慧付”品牌,逐渐形成顺应市场发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在北京地区市场排名前30的百货类商户中,中行已与半数以上开展收单业务合作,高端酒店基本全覆盖。已与百余家互联网商户合作开通B2C、移动支付、快捷支付等支付业务;其中,银联无卡业务合作商户在全国商业银行系统内占比达到7成以上,居主导地位。

  从较早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四大行来看,截至2017年末,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四家银行发卡量合计近4亿张。

  作为后来者的股份制银行因基数整体不大,多家银行信用卡新增发卡量增幅超过50%,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民生银行2017年新增发卡量1040.22万张,同比增长119.37%,平安银行新发卡同比增长80.0%,中信银行新发卡同比增74.02%。

  近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四大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分别为1.56亿张、9332.74万张、10371.77万张、11542万张。

  央行发布的整体数据,可以管窥2017年中国银行业信用卡的整体状况。据央行发布的《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7年信用卡在用卡量达到了5.88亿张,同比增长了26.35%。信用卡交易额也有望突破30万亿元,创出了新高;信用卡信贷总额突破了10万亿元,达到了12.48万亿元,应偿信贷总额达到了5.56万亿元。

  过去四十年,我国信用卡经历了代理信用卡业务,在学习国际信用卡业务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信用卡之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发展而不断革新支付方式。未来,我们期待信用卡能带来更多新的尝试与改变。

  B04-B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实习生 赵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