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V.S.奈保尔 漂泊者与洞察者

2018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陈冬

  奈保尔去世了,我们理应纪念。这位新世纪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完成85年的生命旅程后,于8月11日离开了人间。“旅程”一词在他人也许仅是隐喻,而在奈保尔,却是真实的写照。而这段漫长之旅从其祖父辈就已开始。1880年代,其祖父母以奴隶身份,从祖国印度来到特立尼达,开始了异域生活,奈保尔即生于此。6岁迁居西班牙港,18岁前往英国,成为作家后又无数次到亚非拉各地旅行,奈保尔像极了四处漂泊的流浪者,而这种“漂泊”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同样是文化意义上的。

  身为印度裔,却生长在中美洲的岛国,黑人、印度、西班牙等文化在此冲突;及至英国,印度裔和殖民地身份又让他备受歧视,无怪奈保尔说:“在英国我不是英国人,在印度我不是印度人。”但这命运正是一种作家式的幸运,归属感的缺位让奈保尔习惯站在多种文化的边缘,冷静审视文明的冲突。于是,他写印度、写英国、写非洲、写伊朗、写马来西亚……旅行带给他的不是世界美景,而是文化政治宗教之弊病导致的忧思。他写被殖民者的愚昧无知,还写殖民者的傲慢自大,他愤怒、批判,像个全世界的叛逆者,虽频频招骂,但他我行我素,如在《大河湾》中所言:“世界如其所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那些听任自己变得无足轻重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

  正是这个漂泊者,不囿于某一种文化而凌驾多种文明之上,用冷酷的批判不断提醒我们,这个世界——而非某一或几个国家——的弊病还太多太多。借助他的超脱视角,我们得以看到更多。

  详见B02-B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