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叶露盈画的《洛神赋》插画,是那种一旦看到就很难忘记的作品。
它的故事来自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主角正是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也是顾恺之曾用“春蚕吐丝”般的线条勾勒过的洛神。在90后插画家叶露盈的画笔下,洛神是一位在水波上下游动飞舞的仙家少女,她长长的发束随风飘扬,半裸着身体,背上幻化成鱼尾状的披风。她圆润的面庞很容易让人想起古代的仕女图,时而娇羞时而怅然的表情却又似漫画中的可爱少女。比起古人的画作,叶露盈赋予洛神更肆意的动感,她飞天入水,令水波云气都随着她的行止赋形;而电影分镜般的画面连接,让人物在远近特写之间不断切换,仿佛自在徜徉于天地之间。
从画中能捕捉到中国传统的画风和意味,但它又分明是新的,是充满现代感的诠释和表达,整组作品笼罩在一种绮丽又神异的氛围之中。这部作品叶露盈前前后后画了三年,为了最近正式出版的绘本版《洛神赋》能呈现得更加完美,她又特地重新画了一遍。而在此之前,她画的上一版本就早已流传开去,为她赢得了不少插画奖项和赞誉,包括被邀请到《国家宝藏》的舞台上,担任国宝宋摹本《洛神赋图》的守护人。年轻插画家与传世经典的这次“相遇”,是一次惊喜。
尝试创新
用浪漫的想象讲述浪漫作品
把刚刚印好的绘本《洛神赋》在面前展开,叶露盈一页一页指着画面上的形象和小细节,和记者讲述她创作时的想法和灵感,语气中依然有兴奋,同时随口诵出对应的《洛神赋》原文。如果再加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绘本中由儿童文学作家余治莹改写的《洛神赋》白话文,这就成了一场跨越近1800年的多方对话。
曹植的《洛神赋》写于三国时期,它本身就来自有关宓妃的古代传说,曹植虚构了自己与洛神在水边邂逅、彼此思慕爱恋,却又不得不分别的故事,在缥缈迷离的人神之恋中,抒发自己的怅惘失落之情。而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所述画的《洛神赋图》,亦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绝对经典。经过他们的描摹,洛神的性格形象和更早时候的宓妃颇不一样,成为美与理想的化身。但一个神话人物,正是被历代的艺术家们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才越来越鲜活。那在当代,这个古老的故事又可以怎样重新去讲述?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在曹植笔下,洛神穿着华丽的衣裙,戴着金翠珍珠首饰;但在叶露盈的想象里,洛神的美应该贴近自然的神韵,她画了几只长着蚌壳翅膀的小仙女——她们是“河蚌精”,让她们挥着长长的珠串,飞舞在洛神的头颈之际。洛神将要离去又依依不舍时,“体迅飞凫,飘忽若神”,这是怎样的体态?叶露盈想着想着,把她画进了透明的水母,一张一合地游弋。除此之外,在绘本里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睁着眼睛的荷花精,一群群的小鱼长着黑色的翅膀,“星星”是一只只刚孵化的透明小乌龟……这些奇奇怪怪的小“彩蛋”,是传统题材里的陌生来客,几乎没有谁会想要这样去画。而叶露盈说,这是她画的最开心的部分,她想呈现的,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
以我们平常对待经典的态度去看,这样创作颇为大胆。但转念一想,曹植的《洛神赋》不也是在传说的基础上,肆意地添加自己的幻想吗?一篇浪漫主义的作品,继续用浪漫的想象去讲述它,是否反而是更接近“原汁原味”的方式?很多人都会有体会,当面对古代的文学和艺术作品,虽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但难免有距离感。毕竟时间跨度造成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而在千百年间变得斑驳暗淡的画面,和语言变化所造成的文字理解障碍,都让它们不可能还是被创作出来时的样子。所以,比起单纯去讲解分析魏晋时期的作品,再创作未必不是更好的传承。叶露盈的《洛神赋》一传开就让无数人惊艳,恰恰说明大众对传统经典的全新演绎,其实存在一定的“饥渴”感。
回归传统
绚烂沉醉的梦境终将回到现实
当然,求新不意味着背离。为了画《洛神赋》,叶露盈读古书,研究《山海经》等传说里的神仙妖怪,把它们画进自己的画面。在“众灵杂沓”即众神降临的一幕,叶露盈画了娥皇女英、伏羲女娲,风伯冯夷……这些形象都离不开她对古书和古画的熟习,有的是根据文字描述的想象,有些直接来自古代帛画上的造型。整个作品的线条感,也是偏于传统的,她先用毛笔将线条图勾勒在宣纸上,然后再传至电脑上色。
更内在的延承是情感。叶露盈说,自己当时选择画《洛神赋》,是因为那段时间心情比较低落,于是恰好比从前更能理解曹植在这篇赋文中抒发的理想和失落感,“一场绚烂的、让人沉醉的梦境终将回到现实。这种巨大的反差与哀愁,深深地戳痛了我”。所以现在的这部《洛神赋》绘本,有一条绵延的情绪线索,她用不同的色彩和画面,将情绪具象化地呈现出来。
开篇是在晦暗中有少许的亮光,是曹植感到气馁但又未彻底抛弃政治上的理想;待到美人出现,整个画面瞬间亮丽起来,主色调也变成了红和绿;当他向她表白,洛神也已对他心生爱慕,他却忽而对人神之恋生出担心和退却之意,画面乍阴乍阳,又开始变得晦暗;等到众神到来,二人相见,整个故事的高潮来临,色调又重新变得华丽;最后,洛神离去,全书最暗淡的一幅画出现,灰绿色的背景里,荷花都和曹植一样黯然神伤,低落枯萎。
曹植《洛神赋》的情绪波澜,通过这样大开大合的呈现方式,对今天的读者形成了更直接的冲击和感染。年轻插画家的创作消融了时间造成的隔阂与矜持,当《洛神赋》中最内核的情感将1800年后的心打动,一定会有更多人找到与曹植、与顾恺之在文化上的联结之感。
几乎每一次在公众视野内谈自己的创作,叶露盈都会提起自己在挪威求学的一段经历,她说,正是在国外,才“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才体会到“真正很优秀的作品,一定有它自己的民族性和血脉性”。所以回国之后,她很自觉地将传统文化的题材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这个故事应该很真实,因为许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但叶露盈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她对传统文化的钟情,而在于她对传统经典的全新演绎,在于她大胆注入的那些新的元素和灵感。叶露盈在采访时聊到,自己的风格应该是“又美又怪”的,“没有这些很古怪的东西去衬这个美的话,美自己在那儿也就不够美”,她稀奇古怪却又其来有自的风格创造,才让绘本版的《洛神赋》是一部独立的、别有韵味的作品。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