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超六成受访者 消费结构有变化,消费降级不尽客观

2018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消费降级”似乎成了眼下流行词。在不少人看来,吃着涪陵榨菜,喝着二锅头,出门共享单车,购物拼多多……这些自身或身边人的生活细节,映射出的问题无一不是,因为口袋瘪了,老百姓不得不购买和消费那些低价商品,节俭度日。但是,对此也有人认为,这些数据都太过片面,要反驳这个观点,可以轻松举出很多例子,像进口水果车厘子,早就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水果。因此,“消费降级”不过是渲染焦虑的话术。

  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消费没降级 只是选择多元

  虽然在社交网络,“消费降级”的概念大行其道,自媒体也毫不客气地拿来蹭社会热点制作爆款文章,但其实大多数专家对这个概念并不认可。

  一方面是因为用来支持此观点的数据相对片面。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发布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成为支持“消费降级”的证据,但很多其他方面的数据可以轻松驳倒该观点,比如上半年化妆品类商品增长了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

  而且尽管“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行,但仍比美国第二季度消费支出的增速高一倍以上”。同时,也有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处于下行的趋势,恩格尔系数变低,代表了现阶段非但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其实“消费降级”体现了一种更为理性、实惠的消费理念,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溢价,而是回归物品价值本身,如今生产力进步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多元化提供了保障。

  虽然有专家的理性分析,但是民众对此存在的焦虑也不可忽视。在此语境下,关注民生,保证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民众购买力和幸福感仍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课题。

  新京报评论员 陈静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