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银行保持经营业绩,仍需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金融观察

  只有实体企业经营活力真正恢复,银行的日子才能永远好过,银行与实体企业才能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近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中期业绩悉数披露完毕。从数据上看,2018年上半年四大行共实现净利润5323亿元,平均日赚29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同时,不良率均有所下降,净息差明显改善,已彻底走出2015年以来的业绩低迷期。

  四大行资产规模占据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70%以上,其经营业绩回暖代表整个银行业经营形势的好转。据披露,四大行经营业绩回暖的原因主要是净息差改善,利息净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7成以上。净息差是评判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它说明银行生息资产占比的不断提高,也表明银行整个资产生息能力的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净息差改善的基础在于信贷资产质量的改善,是贷款利息回收率上升带来的。如果信贷资产质量无法改观,银行净息差改善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便取得暂时性改善也将不可持续。显然,净息差改善与信贷资产质量是一对正相关关系,信贷资产质量改善的终极目的在于推动实体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如果实体企业疲弱的经营态势不改变,净息差的改善最终将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基于此,四大行经营业绩回暖及取得亮眼业绩,值得庆贺但又不可沾沾自喜。因为与银行业同呼吸、共患难的实体企业目前仍处在比较困难的时期,它要求银行不能忘记实体经济,这也正是四大行半年业绩报喜中有忧的地方。如果银行只顾自身经营状况好转,而不把主要精力专注实体企业的信贷支持,经营业绩回暖的状况不仅不可能持续,还有可能重回经营困难的老路上去。

  这种担心并非无中生有。目前,实体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少实体企业经营惨淡,盈利能力低下,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小,需要银行伸出援助之手。

  不久前,央行、财政部等部门确定的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五项具体措施,表明实体经济仍亟须在优惠金融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输血”,以及最近央行、银监会等部门出台的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经济发展等具体政策措施,都深刻表明实体企业尚处在经营困难之中,需要银行继续“拉一把”实体企业。只有实体企业经营活力真正恢复,银行的日子才能永远好过,银行与实体企业才能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那么,银行应该如何支持实体企业?首先是在思想理念上坚守支持实体企业的底线,树立与企业共患难、同命运的经营理念,将服务重心围绕实体企业旋转,真正打破实体企业信贷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给实体企业吃上信贷“定心丸”。

  其次是重新制定和规划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战略方案,掌握实体经济生存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倾向性苗头,找准信贷支持的突破口,充分满足实体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努力拓宽信贷投放渠道,让信贷资金发挥出支持实体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次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支持实体经济当作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战略经营目标。应在实现利润大幅增长的前提下想办法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将优惠贷款利率、优惠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银行与实体经济协调融合生长,更为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是积极配合央行、银保监会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经济政策,打通信贷投放与实体企业对接的一切通道,把央行降准释放的流动性都投放到实体经济身上,遏制资金脱实向虚行为和监管套利倾向,自觉整治好经营中一些混乱行为,净化银行经营市场环境,为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创造有利条件。

  □莫开伟(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