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几家水产公司“自说自话”制定三文鱼标准,最终换来了惨淡的销量,实在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日前有媒体记者发现,出台《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民泽公司,旗下的天猫龙羊峡旗舰店内共有12款产品,目前折扣在4.9-7.7折不等。但月销售量却很低,除去两款肉松产品,10款虹鳟产品中,4款月销量为零。另外一家参与标准起草的上海荷裕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京东自营店已被下架。
三文鱼通常意义本来是指大西洋鲑,因为将淡水虹鳟列为三文鱼,误导消费者,《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此前引发了很大争议。起草标准公司的虹鳟鱼电商销量跌到谷底,荷裕30%-35%的业务为零售,店铺下架的损失可想而知,这都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在被记者问及标准推出后业务是否受影响时,荷裕总裁强调,“制定标准这种事永远应该是正确的”。显然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尚未觉得有违常识的标准有何不妥,言语反倒透露出对规范三文鱼产业贡献不小的意思。
这份标准由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制定,参与者都是水产品食品公司。在商言商,将不同种属的虹鳟也命名为三文鱼,这种关联除了想要提高自家的销量外,想不出对消费者有什么好处。
事实上,参与制定标准的这些公司,之前在电商平台没有明确标注虹鳟。有报道提到,有消费者购买荷裕产品被误导,且维权受阻,电商客服在回复时,正是援引《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后来争议升级,迫于压力,几家公司才在产品上注明了“虹鳟”字样。
在约定俗成的概念中,三文鱼的所指很明确,就是可以生食的大西洋鲑。将淡水虹鳟也称作三文鱼,会因为二者价格有差而形成混淆,而且淡水养殖环境很难控制,一旦寄生虫杀灭不彻底,生食虹鳟就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混淆概念,是对消费者极不负责的做法。
团体标准的制定,哪怕不具备强制力,也得兼顾民众的日常认知。但持续数月的质疑,丝毫没有改变标准制定者的意志,自始至终,《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都是几家水产公司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且调查显示,制定标准的公司中,有的还有长期合作关系。
说到底,这是个小圈子的游戏,但它涉及三文鱼的种属划分,所以影响力会辐射到整个产业。而且,虹鳟与三文鱼的外观差距很小,如果没有明确的产品信息标注,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来。如果真是为消费者着想,断不至于刻意将区别甚大的二者强加关联。
而在中国的饮食习惯中,三文鱼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必需品,消费者心中有疑虑自然会减少此类食品的消费,这使得原本正常的三文鱼市场也难免受到波及。
市场经济讲究诚信,这份标准虽然在争议中蒙混过关,消费者还是会用脚投票。现在的资讯如此发达,企业和产品的口碑能够快速传播,参与标准制定的水产品公司为了卖货而罔顾常识,漠视消费者的知情权,甚至刻意用虹鳟充当三文鱼来卖,如此做法可谓吃相难看。
不把消费者放在眼里,那么所谓推动行业规范,不过是企业自私逐利的举动,绝不是什么“永远是正确的”。几家水产公司闭门造车的标准,最终只换来电商平台的惨淡销量,这个结果喜闻乐见,也是企业为自己的我行我素买单。它也提醒商家,无视消费者权益,不可能有好的回报。
□熊志(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