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家长“花样求关注”没有必要

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如果是一个见钱眼开的教师,即便是得到他(她)的格外关照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日开学,从此便入江湖。”开学第一天,天津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背影,配上如此评论。

  话中深意自现,学校无疑是社会的缩影,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多多少少会映射其中。在孩子踏进社会的脚印里,写满了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孩子能像在家一样被优待、受瞩目;更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怠慢”,而让孩子受了委屈、待遇不如人。为了帮助孩子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

  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能否获得老师的关注,确实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力求在老师那里博好感、求关注,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很多“关注”并不是“求”来的。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更应该坦诚相待。真诚沟通,老师自然会对孩子“青眼有加”,这才是“关注”之道。以利相交,难以持久。“求”来的“关注”,不仅效果有限,更会让教育变味。

  每当看到或听说有家长给教师送礼时,总会有不少家长担心自己不送会导致孩子受到不平等对待,从而竞相效仿。其实,只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便不难破解这一心理——教师从家长那里最需要得到的是精神鼓励而绝非物质奖励。

  如果是一个见钱眼开的教师,即便是得到他(她)的格外关照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教师,对孩子关照得越多就越容易将孩子引向歧路,送得多了还会进一步诱发教师的阴暗心理,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是一个追求精神鼓励的教师,送礼更加没有必要。因为,他(她)并不会以有没有礼物而改变对孩子的施教方式。相反,如果因却之不恭而勉强收下礼物,还会让他们内心颇为纠结,甚至会影响家长和学生心中的师道尊严,彼此之间失去了信任,进而不利于对孩子的正常教育,岂不是适得其反?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不少家长的经济意识非常强,甚至将原本纯洁的教育也看作一种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家长心中自然会打起小九九,一人“始作俑”,旁人免不了跟风而上。

  教师是用心燃烧的人,寻求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实乃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从内心流露出来的真挚话语,哪怕是只语片言,也是对教师的无上褒奖,所谓“金碑银碑不如学生的口碑”,即指此也。

  一言以蔽之,打从心底里体谅、尊敬老师,认真配合老师的工作,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这比任何花式“求关注”都有效果。

  正所谓:学校毕竟不是江湖,家长何以如此“多焦”?

  □胡欣红(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