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家国有景区门票拟降价;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
包括121家5A级景区,降价幅度最高超50%;景区收支情况将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十一”去部分国有景区旅游,将节省一笔门票费用。
据国家发改委近日消息,截至8月29日,全国已有21省份出台了(已实施或发文对外公布)157个景区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另外,25个省份确定了“十一”前拟降价(或免费开放)的157个景区名单,合计共涉及314个景区。
这314个景区中,包括5A级景区121个,在所有249个5A级景区中占比近一半;4A级景区155个。按降幅统计,拟实行免费开放的景区30个,降幅在30%以上的29个,在20%-30%的48个。
昨天,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消息称,日前召开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会,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今年“十一”黄金周前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会议要求,最大限度挖掘降价潜力空间,绝不能搞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明降暗升,纠正景区高定价大折扣、捆绑销售、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不落实对特定群体优惠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已经初见成效。国家发改委计划到2020年,基本健全科学、规范、透明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景区收支情况公开将接受社会监督。
九寨沟、黄龙景区门票分别降价30元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降幅在20%以上的国有景区名单。对比各省份,四川、新疆、湖南三省区涉及景区最多,降价幅度也较大。
四川泸州老窖工业旅游景区、广安神龙山巴人石头城等6个景区已确定降价,降幅最高为泸州老窖工业旅游景区,由120元降为50元,降幅达58.3%。
近期,四川省发改委又发布通知,明确9月20日起对九寨沟等六大景区降低门票价格,并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六大景区降价数额在10~30元不等,降幅为11%~15%。
其中,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旺季门票价格由220元降为190元;黄龙风景名胜区旺季票价由200元降为170元;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旺季票价由185元降为160元;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门票价格均由90元降为80元。
新疆已有白哈巴、天山天池、葡萄沟及喀纳斯、白哈巴、禾木通票确定降价,其中喀纳斯、白哈巴、禾木通票旺季门票直降100元,由295元降至195元。
湖南12景区也已确认降价20%以上,包括桃花源景区、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湘江风景区等。
除了降门票,部分省份还推出了与景区相关的其他优惠举措。例如四川省旅游委明确,今年10月1日起,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对年满65周岁老年人免收门票,对不满65周岁老年人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免收门票,法定节假日实行半价优惠或者免收门票。
在新疆,由于景区面积大,乘区间车是唯一选择。新疆近期承诺在降门票价格的同时,全面降低区间车价格,平均降幅为30%。
北京红螺寺和青龙峡两景区已率先降价20%以上,均由70元降至54元,据悉北京其他景区降价措施也在拟定上报中。据公开资料统计,“十一”前降价的著名景区还包括乌镇东栅、普陀山景区,岳阳楼景区等。
景区门票收入不可用于补充地方财政
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最早是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作为积极扩大消费的一项举措,《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6月,国家发改委以一份《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进行落地。意见要求,2018年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任务要取得明显成效。
以行政文件明确要求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这次行动力度超过往常。近十多年来,国家发改委数次以专项行动整治景区门票价格管理,背景基本都是价格偏高,具体表现包括“相互攀比、竞相涨价”“比价关系不协调、价格水平较高”“价格管理不规范,价格偏高”“以各种形式变相提高门票价格”等形式。
2008年4月起,国家发改委用一年时间,对全国范围内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门票价格进行了清理整顿。其间,重新核定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门票价格,要求门票价格过高的适当降低。7年后,国家发改委再次启动了一年专项整治,整治内容并无多大变化。
从整治不合理定价,到明确普遍性降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告诉记者,主要是老百姓普遍认为景区门票价格还是太高了。
景区门票价格为什么居高不下?此次发改委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到,一些地方过分依赖门票经济,门票价格“额外负担”过重问题突出。
魏小安认为,门票价格中的“额外负担”包含的因素很多,包括地方将门票收入用在景区以外的地方,或将景区门票收入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等。“一些地方政府把好的景区当成一块‘唐僧肉’,经营越好,上交越多”。
这种现象被明确遏制,《指导意见》明确,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景区,门票定价成本应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所需的合理支出。除这些支出外,景区支出中依法应由各级政府承担部分,以及与景区正常运营无关的支出,均不得计入景区门票定价成本。
未来,地方政府或管理单位在法律法规规定以外参与景区门票收入或经营利润分成,或将景区门票收入用于补充地方财政收入等行为,将被重点清理规范。
降价10元是否应付任务?
截至目前各景区公布的降价幅度不一,降幅高的达上百元,而大量景区门票降价在一二十元。
有人撰文质疑,降价10元或许为应付任务之举。魏小安则认为,景区降价多少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景区建设维护成本高,保持一定的门票收入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景区建设和消费者利益。而降价幅度高的,也可能此前有“虚高”的成分。
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玉灵表示,虽然客观来说中国景区票价相对国际来说比较高,但不能简单认为降价多就有好处。“国外景区也需要门票收入,门票定价与工资水平、景区状况和旅游业发展等因素相关。”
降价多少合适,需要景区综合考量其公益性和经营性。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为全民共有,是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依托这些资源建设的国有景区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发改委在《指导意见》中明确。
而景区的经营属性也不能被否认,魏小安认为,在做好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工作的同时,要给予景区充分的自主权。
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
门票价格居高不下,折射的是国内景区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景区收入中门票占比有多高?据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A)年报,2017年游山门票收入占比42.44%,客运索道收入占比26.92%。该公司预计降价后,今年门票收入将减少约1000万元,明年减少约5000万元。
韩玉灵认为,“门票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国家和地方暂时还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满足游客增长需求,“利用门票收入建设景区有一定的时代特殊性,不能简单说是为了挣钱。”
“现在国家要求国有景区摆脱‘门票经济’,也是由于时代发展,这一阶段已经结束了。”韩玉灵说,如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有景区作为国有资源,应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要降价惠民。
走出“门票经济”的景区,下一个方向将是产业经济。发改委《指导意见》明确,此次降价的意义之一在于,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有些景区已经在产业经济上有成功的探索。例如西湖景区从2002年起免费开放,10年后,杭州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达到2002年的4倍。西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西湖免费开放吸引来更多游客,以门票收入的损失换来杭州整体旅游收入的提高。
另一个转型成功的景区是故宫。在全国5A级景区中,故宫十余年来旺季60元、淡季40元的门票价格相当“亲民”。2017年故宫迎来1600万参观人次,2011年参观人次为1400万人时,门票收入为6.5亿元。而故宫文创产业异军突起,年销售收入数年达10亿元以上,超过了门票收入。
据公开资料统计,全国各景区除了门票收入,其余主要收入包括索道及缆车、酒店、餐饮、旅行社等传统业务,大多尚未成主要盈利来源。如近期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显示,酒店业务虽然以2.57亿元成为收入最高的板块,但32.54%的毛利率远低于园林开发业务和索道业务的近85%毛利率。
一名5A级风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前景区行业经营模式相对传统,门票仍然占据了很大比例,“此次降价,预计会倒逼景区开拓更多游客喜爱的新型业务”。
新京报记者 倪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