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应急先行,让“山竹”难肆虐

2018年09月1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本身也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强台风“山竹”可说是霸屏了。新华社报道,台风“山竹”于周日下午5点在广东江门台山海宴镇登陆。这是今年第22号台风,每秒风速达42~50米,属强台风级。但“山竹”未登陆已产生不小影响,各种视频和新闻已铺天盖地。

  为了应对“山竹”的到来,应急管理部、气象、交通等各部门,广东等或将被侵袭省份的各级政府都严阵以待,各级政府部门、媒体也是早早宣传介绍各类应急、自救知识,如储备足够食物,包括停课、停业等应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总体来看,这次各方针对“山竹”的灾害应急,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首先,从预报到各级应急救援体系的启动,都非常充分。技术的进步让预报工作早早就开始,对于此次台风来袭,中国气象局启动FYESM(《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调用风云二号F星从周日下午2点开始针对“山竹”开展扫描观测,每6分钟更新一张菲律宾周围区域的卫星云图。

  今年刚组建的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也发挥出了应有的效力。其实,应急管理系统的组建本就是为了应对我国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为防范和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而生。此次“山竹”来袭,应急管理部即早早部署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可能受台风影响的省份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从中央到地方,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

  其次,在此次“山竹”的灾害应急中,媒体的充分报道也是防灾、减灾体系的一部分。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8月底,彼时的“山竹”尚处胚胎之中。在台风形成之后,对于“山竹”的危害,民众和企事业单位该如何应对等,形成了一个中央、省级、地市级媒体,新媒体、纸媒和电视等全方位的报道,不可谓不全面。

  媒体充分报道,无疑利于民众及时、全面地掌握台风的各项信息,了解到其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由此,个人或许就会减少外出,而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则会主动做出防范。这也将会最大程度降低台风带来的损害。

  再次,辟谣及时,与“台风”赛跑,甚至有的赶在了“台风”的前边。如将美国飓风“弗洛伦斯”的卫星云图当作是“山竹”的来传播,将“山竹”的风速夸大至比肩高铁时速等谣言,这些需要读者具有专业的,细致的辨别才能分辨的谣言,才稍稍有了“存活”的空间,但即使如此,也立即有权威部门和媒体迅速澄清。因此,我们看到了从“山竹”未登陆到登陆后,由于辟谣及时,台风虽大,但并未引发社会不稳定、恐慌情绪。

  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罕见的台风刷爆朋友圈,但也可以看到,其中很少有恐慌情绪。而之所以如此,当然最重要的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高效运行,同样不可忽视的还有,灾害、应急等各类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本身也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做到位了,也就能有效防止“舆论次生灾害”。

  □左生一(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