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金融创新都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否则会导致各种金融乱象及风险,进而损害公众利益。
10年前的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拉开了沉重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黑幕。雷曼兄弟公司在其发展历史上曾至少4次处于倒闭边缘,每一次都能峰回路转化险为夷。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雷曼兄弟在劫难逃。
此前,正是凭借在次级抵押市场投入重注,雷曼兄弟在2002年底至2007年中期股票价格一路上涨,彻底跑赢同期美国大市。而在2007年初,次级抵押市场的问题就已初现端倪,但是雷曼兄弟反而继续押注次级贷款业务。及至倒闭时,雷曼兄弟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高达6000亿美元。
总结历史教训可见,雷曼兄弟是受金融创新旗号下衍生品之一的次级贷款之害。换而言之,金融创新带给雷曼兄弟辉煌的同时,也埋下了轰然倒塌的隐患。
次贷危机被人们称为“21世纪第一个复杂衍生市场危机”,金融衍生品的数理模型依据的许多假设,如交易成本为零、金融市场有效、投资者理性等并不现实,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链条又拉得过长,次贷、打包、评级、信用增强、券商销售、保险,还有律师等掮客顿足捶胸打包票等,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缺,充满美好想像的空间。
于是,次贷产品的泡沫越吹越大。它们其实是债务的打包,是债务的集合,是债务的集装箱,是债务的仓库。最终总得有人埋单。雷曼兄弟就是次级贷款的“冤大头”。
据了解,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采取“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导致在CDO、CDS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上出现监管真空,各部门、各产品的监管标准也不统一。此后果然导致雷曼兄弟钻了监管的空隙,也将自身套进金融危机的绞索中。
回望10年前的金融危机,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固然要负很大责任,但雷曼兄弟在金融创新中游离于监管之外,未能将金融创新的风险约束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于是,其倒闭也是咎由自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目前,全球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高企,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现象很严重,金融风险犹存。对于我国来说,目前经济正处于去杠杆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阶段,金融机构自身一定要在适度的范围内创新,尤其是金融创新不能游离于监管底线之外。任何金融创新都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否则会导致各种金融乱象及风险,进而损害公众利益。
近年来,在互联网+创新的潮流引导下,许多行业都与金融创新联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传统金融行业跟上形势,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金融创新的野蛮生长同样带来巨大的风险。与此同时,一些打着“金融创新”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动,扰乱了市场,催生了诸多不良风气,导致金融风险快速聚集。
近期,国内的一些创新金融机构面临发展困境,其用户遭受了损失,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这足以说明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金融创新风险不容忽视。换而言之,金融创新,只有依法合规规范才能有生命力。
□蔡恩泽(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