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书情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
作者:孙隆基
版本: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7月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在台湾》
作者:杨天石
版本:东方出版社 2018年8月
《半个父亲在疼》
作者:庞余亮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铁道之旅》
作者:(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译者:金毅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城市鳄鱼旅行记》
作者:马丁·居利希 著
劳拉·富克斯 绘
译者:章恺恺
版本:读小库·新星出版社 2018年7月

《了不起的作家:怀特的故事》
作者:(美)梅丽莎·斯威特
译者:王扬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主  打

  《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

  作者:孙隆基

  版本: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7月

  以《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为国人所熟知的孙隆基教授,还是阅片量惊人的电影爱好者。阅读《杀母的文化》一书,足见其资深影迷的身份。《杀母的文化》简体版首次出版,其书从构思到完稿再到修订,耗时三十余年,深度剖析美国文化与美国人心理,考察现代美国文化潜逻辑。

  “杀母”是美国小说、电影等大众文化中反复出现的经典意象,许多细节杀手的签名总与“妈”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杀母”意识乃美国文化长久存在的暗疾。此外,原野理想、杀父娶母、大妈咪主义、边疆理论、世纪末思潮、白色愿望时代、杜鹃窝情结、性别教条、阳具型女人、多样相的变态、父母子“永恒三角”……在我们熟知的那些电影诸如《惊魂记》《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之中,都展现出这种复杂的文化表征。而尼采、弗洛伊德等哲学家的思想也体现在其文化解码之中。“杀母”为什么会成为美国的时代精神?“杀母”是自我独立的必经之路吗?针对这种蔓延一个多世纪的美国恐惧——从教育到外交,由心理学到文艺,由大众文化到犯罪学,由男性雄风到女性平权,孙隆基以其宽宏丰富的历史视野,剖解了这些文化焦虑背后的文化史问题。(董牧孜)

  历史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在台湾》

  作者:杨天石

  版本:东方出版社  2018年8月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是一个争议颇大的人物。而这样一个几乎被脸谱化的人物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坚持写日记,从1915年到1972年从没间断。日记里的“蒋介石”与我们在种种逸闻八卦和历史记载中所了解的“蒋介石”大不相同。那么,蒋介石的日记到底可靠与否?研究了蒋介石50多年日记的学者杨天石通过大量一手资料得出自己的看法:蒋的日记有相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不看蒋的日记,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看过后如果每句话都相信,也会上当受骗。所以,蒋的日记有多大的史料价值,要看读它的人怎样正确地使用它。

  在陆续推出三辑“蒋介石日记解读”系列著作后,杨天石的第四辑著作《蒋介石在台湾》描绘了一个尤为复杂的晚年蒋介石。它聚焦在1949年至1975年这26年间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治生活,深入研究了国民党的“改造运动”、孙立人“兵变”案、蒋氏父子招抚“台独”势力、与大陆的秘密联络、围绕《自由中国》半月刊的种种纠葛、蒋对于宋明理学的推崇等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内容。除了历史,人性也是一个不断被拷问的问题,透过蒋的日记,能够直接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杨司奇)

  文学

  《半个父亲在疼》

  作者:庞余亮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这是一本回忆已逝亲情的散文集,文字中透露着痛苦和无奈。“半个父亲”指中风的老人,也指作者眼中的父亲——受中风折磨的老人只能用半个身子挣扎地走路,每当看见他们,庞余亮都会停下来扶一扶,吸一吸他们身上的气息,目送他们走远。自己的父亲晚年饱受中风折磨,因此他称这些中风的老人为“半个父亲”,“半个父亲”有多疼,他再清楚不过了。

  平日与父母的交往总是敛于言辞的,生活中的细碎挑战着人们忍耐的极限,片段的柔情也带着少许距离感,因为粗粝的生活容不得敏感和脆弱。很多人选择拒绝表达,把一切都锁在心里任其蒙尘,这本书却用细致到精密的生活细节来呈现亲情的复杂。动辄打骂的父亲偶有温柔的一面,辛勤的母亲对美也有固执的追求,父亲久病,早年“出逃”的哥哥劝说要适时“放手”……但当他们真的离去,又牵扯出“我在人间的苦根”和久久不散的挂念。这本书,清冷的色调下是动人的克制和诗意。(吕婉婷)

  文化

  《铁道之旅》

  作者:(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译者:金毅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临近假期,又到了出游高峰,而在各种交通方式中,火车是不少人的首选。当200年前,19世纪的蒸汽机车刚刚被发明之时,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如今在中国,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可以运载着我们穿梭在庞大的山川陆地之上。火车的进化之旅,就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之旅。在这本《铁道之旅》中,文化历史学家希弗尔布施带着我们考察了铁路出行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城市建设以及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我们得以透过表面的铁轨,看到火车背后的复杂演变与深远影响。

  《铁道之旅》所提出的一大核心观点,是列车的发展不仅是工业革命、技术进步的产物,它更反过来推进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世界的视角。进而,可以说,我们总是认为是我们发明创造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的种种产物也在反过来要求着人类的改变,以适应工业与技术的种种规则。(张婷)

  绘本

  《城市鳄鱼旅行记》

  作者:马丁·居利希 著

  劳拉·富克斯 绘

  译者:章恺恺

  版本:读小库·新星出版社 2018年7月

  这是一个107岁的城市鳄鱼,在某一天早上突然感到心中有股莫名的不安,于是开始出门远行的故事。故事好像关于勇气、胆量和远方,但它最打动人、或许也是最容易造成阅读隔膜的一点,是整本书舒缓深沉的调子。虽然踏上了旅途,历经了惊险,但老鳄鱼从来不会显露出兴奋或喜悦,反而总是有点胆怯和犹疑。已经在车站月台,可有那么一瞬,他想“还是转身回家算了”;蓝鲸邀请他到海里看风景,他说“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潜水”……但无论是“索性”还是“思索了一会儿”,他最终都还是迈出了那一步,尽管画面上的老鳄鱼,仍然看不出任何情绪上的起伏。

  飞行,入海,穿越森林……绘本上的画面是静谧而美丽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老鳄鱼的心。当他终于回到了家,不再和以前一样在屋子里静养,而是端着心爱的荨麻茶,坐上了自家的屋顶,让邻居们惊讶不已。旅行的意义有多重大?探索世界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如果只是像老鳄鱼一样,多了坐上屋顶的勇气与心情,是否也已经足够?

  (李妍)

  传记

  《了不起的作家:怀特的故事》

  作者:(美)梅丽莎·斯威特

  译者:王扬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一个心地善良、聪明伶俐但个子矮小的“鼠小弟”,一只为了拯救朋友而牺牲自己的聪明蜘蛛夏洛,一只有致命缺陷却靠吹小号改写命运的哑巴天鹅路易斯,他们的故事在全世界数百万青少年心中留下了最温暖的记忆。这三个经典的童话形象,来自美国作家E.B.怀特的作品《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三本书后来都被改编为好莱坞电影,打动了更多的人。

  《了不起的作家:怀特的故事》是一部形式独特、设计精美的传记,作者梅丽莎·斯威特是美国著名的插画师和绘本作家,她用拼贴画的方式将怀特的家庭、生平和创作有机地结合,勾勒出怀特一生中的重要时刻。书中收录了怀特大量的私人信件、手稿和照片,让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位“20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作家”的人格魅力。怀特对尘世上的一切都怀着“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的态度——“我那天真无邪的童话,写的是对美的探寻。”(徐学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