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经”与经典

——现代儒学百年之争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原图(唐)吴道子

  关于“女德班”的讨伐从未间断。而多年来,“女德班”的培训现场一般都以孔子画像作为背景,讲演者摘选儒学经典语录,或照本宣科,或断章取义,或杜撰滥造,高调宣扬一种男女伦理秩序,与近代以来人们追求的平等自由生活产生强烈冲突。

  一个儒学信仰者,是不可能接受这一幕的。然而,儒家已经不再是至尊的“经”,也不再具备至上的知识或伦理权威,无法阻挡“女德班”成为其尴尬的一面。

  明清交替之际,儒家就面临内部思想危机。晚清以来,则直接失去了政治上的倡导和维护。从那以后,传统儒学终结,现代儒学的时间开启,到20世纪20年代由梁漱溟、熊十力等人正式形成现代新儒家群体。80、9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文化热”、“儒学热”,牟宗三、刘述先、杜维明等现代新儒家的作品被引入——后来一般被叫作“港台新儒家”或“海外新儒家”。到了21世纪,“大陆新儒家”的提法产生,他们试图从政治、文化或宗教儒学,重构或绘制政治蓝图以期影响政治制度设计。

  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全面变化,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也取得了成功。而现代儒学历经百年,崎岖波折,难以自主,然而不管怎样演化,再浪漫的设想也创造不出可能性让儒学重返“经”的巅峰。这是任剑涛的判断。今年他出版了《当经成为经典》一书,以中国现代化为主轴,从学理的角度提出,儒学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作为一种经典思想资源参与这一进程。这是现代儒学之所以作为一个议题被提出的基本处境。

  我们由此再出发,回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轴心时代”中去,随后抵达汉代至晚清民初,理解儒学何以在汉代成一家独尊之“经”、又何以到清末走下神坛,接着一路下来到民初以来的中国,了解“港台新儒家”和“大陆新儒学”的脉络、主张。最后探索自1978年至当下,新儒家如何在市场改革和社会重建等过程中若隐若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