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没有高锟,宽带通讯就无法实现;没有光纤,也不会有内窥镜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未来人类通讯将完全由光纤全面取代,并且很有可能如高锟所言:一千年内光纤不会被替代。
9月23日,将“天涯若比邻”变成现实的“光纤之父”高锟逝世,享年84岁。由于光纤通讯的发现,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奖)。
高锟的人生很精彩,机遇、创见、坚持和信心都站在了他一边,但是,就信心而言,没有谁比他更坚定。他打破了“为了得奖而进行研究是得不了奖”的魔咒,这个魔咒甚至是其夫人黄美芸对他的嘲讽。
由于废寝忘食做研究,难以顾家,高锟让夫人很是不高兴。但他安慰夫人说,自己正在做一件未来“会震惊世界”的事情。夫人调侃道,“那你会因此而得诺贝尔奖的,是吗?”高锟是否应承了会得诺贝尔奖,今天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坚信自己所干的事,既惊天地泣鬼神,又可以让人们跨入以twitter、微信、QQ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特征的信息时代。
也因此,高锟的人生、成就和荣誉达到了一位科学家的顶峰,由于“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远远不是金榜题名所能描述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与此同时也达成了技术造福社会的宏伟目标。
然而,高锟也有无心插柳的另一面人生,不会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痛苦和寂寞!由于患了失智症(阿尔茨海默症),在获奖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曾许下的做震惊世界的大事已经兑现,更被实践检验和认可。
由于失智,就连高锟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也是由夫人代表,演讲稿则由夫人和三位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帮助撰写。这篇题为《“古沙递捷音”(Sand from centuries past,Send future voices fast)》的发言讲述了高锟研究和寻找玻璃材料制造光纤的过程与困难,也回顾了光纤理论的基础和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少部分高锟和家庭的个人生活。
由于失智,高锟可能对于个人的研究和生活有记忆与共鸣,所以,在夫人谈到过去嘲讽他会得诺贝尔奖时,台下的高锟也会笑起来,但是对于现实的获奖场景以及人们称他为“光纤之父”,却不甚了了,只能重复他人的话语,不解和迷茫。
尽管高锟不能理解人们称他为“光纤之父”,但是人们却能充分理解并享受到他的发明带来的便捷、工作效率和经济提升。1966年当高锟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第一次明确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时,有人甚至嘲笑这是痴人说梦。
但是,当后来高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没有人再说这是梦,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蓝图。在高锟的参与和推动下,很多公司投入光纤通信系统的研究。
后来的事实已证明,宽带的骨干是光纤,也成为了今天通讯工具(互联网)、传感工具(物联网)的核心,网购和即时通讯不过是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最明显体现,这种改变依赖的是一根头发粗的光纤中可以容纳几百万条电话线的海量通讯奇迹。
另一方面,以光纤通讯为基础的远程医疗和透视技术也让医疗和诊断更为先进。内窥镜可以进行肠道检查和胃镜检查,不仅能及时查出肿瘤,还可以让医生看清人体内部的其他结构,这也是依赖于光纤技术和构造。
没有高锟,宽带通讯就无法实现;没有光纤,也就没有宽带多媒体,也不会有内窥镜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而且,未来人类通讯将完全由光纤全面取代,并且很有可能如高锟所言:一千年内光纤不会被替代。
今天,纪念高锟既要不忘他促成了天涯若比邻的现实,也要记得早日发现失智症,以减少人生的失能时间,更同时促使对这一疾病的早日攻克。因为,如果能早日诊治,通过防治,能缓和失智的恶化,或许能让高锟的后半生更为精彩,有更多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就。
□田地(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