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特刊·企业志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特刊·企业志

融创中国 “扶贫”“扶智”助力美好生活

今年8月,融创公益基金会成立,从单一的捐赠、救济,向产业扶持、教育扶智升级

2018年09月2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融创员工和业主义工来到了贵州雷山龙塘小学进行爱心支教。企业供图

  作为“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融创的重要使命。今年8月8日,融创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将重点围绕教育扶智、乡村振兴、古建筑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活动。在业内看来,融创公益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融创公益从单一的捐赠、救济,向复合、可持续生长的产业扶持、教育扶智换挡升级。

  

  精准扶贫

  打造“美丽乡村样本”

  距贵州省雷山县城13公里的龙塘村,是苗族历史迁徙地之一,历史底蕴丰厚,2015年,被列入国家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然而,高山中的龙塘村,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劳动力和相关技术,目前还是国家一类贫困村。

  今年8月18日,贵州省雷山县委县政府、融创中国、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在雷山县举行了“结对帮扶贵州龙塘精准脱贫”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指出,融创将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自身建筑、设计、文旅产业优势,从文旅切入、产业落地、文化激活、教育帮扶四个方面出发,帮助龙塘整村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根本上摆脱贫困,并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龙塘样本”。

  产业扶贫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融创在龙塘精准扶贫模式的“产业扶贫”上,将结合龙塘自身资源,打造龙塘特色农产品及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文旅地产最大持有者之一,融创还将充分利用自身文旅产业优势,全面打造文化特色村落,保护、修缮古建筑,改造贫困户居住环境,建造保留当地风格的精品民宿,将龙塘打造成贵州省的美丽乡村度假名片。

  此外,在龙塘村的教育帮扶方面,除持续对硬件设施的修缮和建设外,融创更加注重对软件教育资源的整合,以提升乡村素质教育建设。今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融创员工和业主义工就来到了龙塘小学进行爱心支教,除了将爱心物资送至孩子们手里外,还为他们营造趣味课堂、捐建“英苗”书屋。

  雷山县县委书记黄清发指出,融创的爱心善举,必将极大提升龙塘村的景观品质和乡村旅游,促进雷山乡村旅游扶贫持续发展,并实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标。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亦表示,融创一定能把雷山县龙塘村,建成一个未来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结对帮扶龙塘精准脱贫,仅是融创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侧面。融创方面表示,未来,融创将继续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推动文旅产业与公益跨界合作、城市与乡村共创共建,探索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模式和路径。

  慈善机制

  公益推动“美好生活”落地

  融创在公益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行的步伐。事实上,融创在教育扶贫扶智、乡村振兴、环保、救灾等方面,累计已投入约6亿元人民币,并持续关注帮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有力的公益支持。

  今年融创在公益之路上全面升级。8月8日,融创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未来将携手融创员工、业主、专业人士及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践行“美好生活、社会公民”的公益理念。据悉,融创公益基金会将重点围绕教育扶智、乡村振兴、古建筑保护等领域开展公益活动,这标志着融创公益将从单一的捐赠、救济,向复合、可持续生长的产业扶持、教育扶智换挡升级。

  其中,教育扶智方面的“英苗培养计划”,已开展了4年,为30多所学校、近万名山区儿童带去了温暖和希望。据悉,“英苗培养计划”是融创结合自身教育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化、推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综合型教育扶贫扶智项目。

  2018年,融创英苗培养计划再度升级,通过捐赠“英苗书屋”、英才培养计划、英苗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从小学到高中全学龄覆盖,深度、长线、可持续地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多样化支持。

  今年7月22日,融创义工联盟的义工们重返了“英苗培养计划”的首站——贵州剑河县南加镇芳武小学。前往的业主和义工中,还包括女子网球世界冠军彭帅。此次芳武之行,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种下了美好希望的种子,而这正是彭帅与融创一直努力的方向。

  除教育扶智外,为保护中国传统建筑、传承古建筑文化,融创公益基金还将于近期推出“善筑中国”文化公益项目。

  实际上,融创进行古建筑保护有较深的根基。多年来,通过桃花源系产品等中式项目的打造,融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匠”香山帮合作,精研古代建筑制式,早已积淀了大量传统中式建筑的工艺和技术。正是凭借这些积累,融创肩负起了保护和修复国家历史古建筑的责任和义务。

  融创相关人士表示,融创将持续推动公益事业的创新发展,建立长效公益慈善机制,推动美好生活落地生根。

  同题问答

  1 在扶贫工作中,什么时候是您认为最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融创公益负责人:最难的是前期投入的思考、项目的策划,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自身的建筑、设计、文旅产业优势,帮助贫困地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这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我们在寻求“授人以渔”的解决方案。

  融创在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乐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有能力和信心做好社会责任,尤其是运用我们擅长的领域来服务社会,这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动力和信心。

  2 你对于未来的精准扶贫有怎样的期待?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融创公益负责人:未来,我们希望把龙塘打造成一个标杆,扶贫的典范。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扶贫,实现持续发展。

  在实现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融创也关注精神扶贫,帮助当地复兴乡土文化,重塑乡村凝聚力。

  我们将紧跟国家扶贫发展的目标,提前协助龙塘完成精准脱贫任务。

  3 你感觉在精准扶贫中获得的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融创公益负责人:深入乡村,感受不一样的风土民情,让城市中焦虑的人群重回宁静的生活,这也是城市人群普遍向往和缺乏的生活。未来,乡村振兴发展之后,可能会有更多人选择重回乡村,寻找合适的就业和生活的机会,回归到宁静的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家庭,可能社会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在回归中会自然解决。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最期待和最大的快乐。我们的乡村振兴项目正是为这种回归提供了一种可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